
前幾天,有個(ge) 朋友在微信上問:你是怎麽(me) 收費的?我才突然想起,關(guan) 注這個(ge) 帳號的朋友,九成以上是新朋友。我有必要簡單介紹一下自己和我所處的行業(ye) ——獨立第三方理財。
大家可以叫我CODY,中山大學統計係碩士畢業(ye) ,國際金融理財師,候選北美精算師(不過隻是候選而已,嗬嗬),在金融機構呆了幾年,2011年創立“創必承理財”,最值得驕傲的是,我們(men) 是國內(nei) 第一家敢於(yu) 提供收費理財規劃的獨立第三方理財機構。
好了,不自吹自擂了。這個(ge) 帳號不是用來自吹的,是用來和大家好交流的。
昨天翻出了兩(liang) 年前公司開業(ye) 時的發言稿,有些青澀,不過現在看來這個(ge) 職業(ye) 選擇還是正確的。
===================================================
回想在金融行業(ye) 摸爬滾打近10年的心路曆程,對於(yu) 今天的選擇我無怨無悔。當年在金融機構,我曾經如魚得水,平步青雲(yun) 。但是隨著職位的晉升,越來越多疑問讓我反思當初的職業(ye) 選擇。
記得2007年10月,中國股市攀至史無前例的6124點,市場越來越瘋狂,幾乎所有金融機構都在大量兜售與(yu) 資本市場掛鉤產(chan) 品,股票、基金、投資聯結保險成為(wei) 金融機構主推的產(chan) 品,所有能夠與(yu) 股票掛鉤的產(chan) 品都大賣!時隔一年之後,當大盤跌至1664點的時候,所有的金融機構都在熱推保本型產(chan) 品。作為(wei) 局內(nei) 人,我也是推波助瀾者之一,當時也覺得心安理得。
突然有一天,一種強烈的不安感湧上我的心頭,我們(men) 到底在做一件什麽(me) 事?當市場貪婪的時候,我們(men) 利用民眾(zhong) 的貪婪獲得業(ye) 績,當市場恐懼的時候,我們(men) 再次利用民眾(zhong) 的恐懼獲得業(ye) 績。這與(yu) 巴菲特先生所倡導的投資法則“市場恐懼我貪婪,市場貪婪我恐懼”完全背道而馳。這究竟是一個(ge) 什麽(me) 樣的瘋狂時代?它讓像我這種曾經充滿職業(ye) 理想的金融人士,做出這樣的事情!
經過長時間的思考,我得到了自己的答案:立場決(jue) 定了我們(men) 的行為(wei) 方式。代表金融產(chan) 品提供商的立場,承擔績效壓力者很難真正站在客戶角度提供專(zhuan) 業(ye) 意見。此時發達國家的一個(ge) 新興(xing) 行業(ye) “獨立第三方”投資理財顧問進入我的視野。“獨立、客觀、以客為(wei) 先”的理念深深吸引了我。恰巧此時,香港一間大型獨立理財顧問向我拋來橄欖枝,通過港府輸入內(nei) 地專(zhuan) 才計劃,將我聘為(wei) 公司董事。經過兩(liang) 年的親(qin) 身經曆後,我更加堅定,獨立第三方理財顧問必將為(wei) 我國金融領域注入活力,於(yu) 是我和我的創業(ye) 團隊經過一年的籌備,成立了“創必承理財”。
我給創必承理財的定位是:家庭財務私人醫生。正如我此前所說,診病要看醫生,而不是去找醫藥代表。理財也是如此,要把好家庭財務的脈,應該找專(zhuan) 業(ye) 理財師,而不是找金融機構的產(chan) 品提供商。
新浪微博:@孫明展
原創文章,作者:香港赛马会网络平台,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s://www.b2g419.com/bxzs/lczs/18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