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組數據挺讓人震驚的:
2020年-2024年初,中國人往銀行裏存了58萬(wan) 億(yi) 元。
58萬(wan) 億(yi) ,什麽(me) 概念呢?
我們(men) 拉長時間線看看,2009-2019年期間新增存款加起來也才堪堪59萬(wan) 億(yi) 。
也就是說,過去4年新增的存款量幾乎趕上了此前10年的總和!
明明近幾年存款利率越降越低,基本上可以說是無利可圖了,但老百姓的存錢熱情卻絲(si) 毫不受影響,甚至還越發高漲了。
這到底是咋回事?下麵我們(men) 一起來看看。
1
中國人為(wei) 什麽(me) 更愛存錢了?
過去四年中,2022年和2023年的新增存款量是最多的,分別增加了17.84萬(wan) 億(yi) 元和16.67萬(wan) 億(yi) 元,與(yu) 前十幾年相比直接翻了一番。
那這是不是意味著,老百姓在短短兩(liang) 年間變得更有錢了呢?
並不是。
大家都知道,前兩(liang) 年因為(wei) 疫情,很多行業(ye) 受到了影響,生意不好做了,錢也不好賺了,很多人其實是勒緊褲腰帶過日子的。
那突然多出來的幾萬(wan) 億(yi) 錢是哪來的?
老百姓手裏的錢,無非就是存起來或花出去,既然存起來的錢變多了,就意味著花出去的錢變少了。
除了消費降級,剩下來的錢也不敢隨便放了。
我國九成以上的家庭,資產(chan) 主要集中在房產(chan) 、理財(股票基金等)以及存款。
而過去幾年整個(ge) 市場是什麽(me) 情況,大家應該都很清楚。
樓市縮水得厲害,房價(jia) 出現斷崖式下跌,某些城市房價(jia) 跌幅甚至達三四成,買(mai) 在高點的房主一虧(kui) 就是幾十萬(wan) 甚至上百萬(wan) ,同時開發商的暴雷潮也一波接一波……
理財同樣不忍直視,就拿A股來說,2023年A股市場人均虧(kui) 損約5.4萬(wan) 元,2022年這一數值更是高達7.87萬(wan) 元!股市不好,連帶著基金等權益市場的下挫。
所以現在的情況就是,老百姓消費降級,存下來的錢不敢買(mai) 房,也不敢隨便投資了,更傾(qing) 向於(yu) 把錢放到安全無風險的銀行存款裏去。
哪怕存款利率一再下調,大家存錢的積極性也完全不受影響。
而這也反映出了當前老百姓的某種心態——對未來經濟發展缺乏信心。
大家潛意識裏覺得未來幾年經濟不會(hui) 再好了,所以首要訴求就是保證資金安全,利息收益什麽(me) 的反倒是其次,主打的就是保證手裏有錢可以應對未來的不確定性。
2
存款暴增,是好事嗎?
經濟下行時期,老百姓風險偏好降低,這種求穩的心態其實可以理解。但為(wei) 了存錢,而減少消費和投資,對整個(ge) 社會(hui) 經濟來說則是暗藏危機。
首先帶來的連鎖反應是市場缺乏活力,消費投資端的樓市和股市會(hui) 繼續低迷,進一步增加經濟下行的風險,反過來又會(hui) 促進老百姓進一步存錢。
那麽(me) 國家為(wei) 了調控市場,勢必要采取一些措施防止大家過度存錢,刺激消費和投資,因此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實行寬鬆的貨幣政策,比如降低存款利率。
2022年9月開始,我國就拉開了存款降息的序幕,不管是國有大行還是地方中小銀行都在降,一輪又一輪,當前全國整體(ti) 存款利率已經降到了建國以來最低。
一般情況下,老百姓看到存款降息,利息沒那麽(me) 劃算了,會(hui) 更傾(qing) 向於(yu) 把錢取出來消費或者做收益更高的投資。
但我們(men) 前麵也說過了,現在大多數百姓對未來的判斷是偏悲觀的、不確定的:
萬(wan) 一自己未來降薪、失業(ye) 、收入中斷?得存多點錢應對;
萬(wan) 一未來股市樓市繼續下跌?還是把錢放在安全穩妥的地方吧。
這就是現在大多數人的想法。
大家不消費不投資,那麽(me) 市場就活躍不起來,經濟也就更加難成長了。
國家為(wei) 了促消費投資,又進一步降息。
顯然,現在這種情況已經陷入了惡性循環。
目前我國正在執行的破解之法就是讓國家隊來做“投資第一人”,也可以說是“最終借款人”。
百姓和企業(ye) 不願意再借錢投資生產(chan) ,錢一直困在銀行裏,那就國家來做借款人,把錢從(cong) 銀行借出來,搞基建,建高鐵、修公路等等。
這樣一來,錢就會(hui) 在市場上流動起來,這樣才可能迎來經濟的複蘇成長。
3
經濟下行,我們(men) 要做好哪些準備?
如今我國正在經曆的這些,其實早有國家經曆過了,隔壁日本在90時代就已經走上了這條路。
90年代,日本房地產(chan) 泡沫破滅,房價(jia) 跳樓式下跌,一跌就是15年;
股市開始漫漫熊途,一連跌了20年,市值縮水超6成;
同時,利率也不停走低,甚至實施起了長達8年的“負利率”政策,直到近期才宣布加息,正式告別負利率。
這一段曆史被稱為(wei) 日本“失去的三十年”,看起來確實與(yu) 我國現在的情況有很多相似之處。
但畢竟兩(liang) 國國情不同,在國家隊的帶領下,我們(men) 走出這個(ge) 周期的時間應該不至於(yu) 需要30年這麽(me) 長,但肯定不是短期一兩(liang) 年內(nei) 能扭轉的。
或許是10年,又或許是15年,所以大家真的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
控製好家庭的資產(chan) 負債(zhai) 率,保持穩定的現金流,就一定能撐過經濟寒冬。
如果隻看當下的投資環境,把錢放在銀行或許是個(ge) 不錯的選擇,畢竟不虧(kui) 就是賺嘛。
但我們(men) 也知道,無風險資產(chan) 是跑不贏通脹的;
而且利率下行是大趨勢。前央行行長周小川就曾表示,“中國可以盡量避免快速地進入負利率時代”。
言下之意就是,負利率一定會(hui) 到來,隻不過是快慢問題罷了。所以把錢放在銀行,未來勢必會(hui) 麵臨(lin) “慢性貶值”。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了解過「諾貝爾基金」,這是專(zhuan) 門為(wei) 諾貝獎獲得者設立的獎金池。
諾貝爾獎成立初期,為(wei) 了安全考慮,基金會(hui) 隻把錢放在銀行吃利息或者購買(mai) 債(zhai) 券,完全不考慮股票、房產(chan) 這類資產(chan) 。由於(yu) 過於(yu) 保守,加上稅收負擔,諾貝爾基金大幅縮水,資產(chan) 越來越少。
眼看著資產(chan) 越來越少,基金會(hui) 做出了突破性的改變,把股票、房產(chan) 等權益資產(chan) 也納入投資範圍,且權益資產(chan) 從(cong) 隻投資瑞典轉向了全球資產(chan) 配置,基金的命運才得以扭轉,獎金從(cong) 15萬(wan) 增加到了1100萬(wan) 。
(上下滑動查看更多,圖源:新京報、貝殼財經)
所以說,理財這事,心態開放則生、封閉則死,長期則生、短期則死。
追求絕對的安全可能帶來縮水風險,過於(yu) 關(guan) 注當下各類資產(chan) 的波動則會(hui) 陷入短期主義(yi) 的陷阱。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用開放的心態、長遠的目光來看待理財。既要學會(hui) 和風險共處,納入部分權益類資產(chan) ,更要站在全球視角,留出可以配置全球化資產(chan) 的資金,降低資產(chan) 集中在單一市場的風險。
這才是能夠跨越周期、解決(jue) 家庭財務目標的科學資產(chan) 配置思維。




親(qin) 愛的用戶,別再為(wei) 保險規劃煩惱啦!點擊下方圖片,立即解鎖價(jia) 值800元的超值福利!資深規劃師1對1免費谘詢,專(zhuan) 屬方案量身定製,現有保單深度分析,投保全程免費協助,理賠無憂終身守護。抓住這次機會(hui) ,為(wei) 您和家人打造完美保障,讓未來穩穩的!立即點擊下方報名入口,開啟專(zhuan) 屬保障規劃之旅,買(mai) 保險不掉坑!
原創文章,作者:香港赛马会网络平台-敏敏,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s://www.b2g419.com/rmht/208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