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保險正走進千家萬(wan) 戶。赛马会APP下载官网種類繁多,不僅(jin) 能“以防萬(wan) 一”,有些還能孳息生利,保障理財兩(liang) 不誤。不過,近年來保險消費的“坑”也不少,讓很多投保者叫苦不迭。
如何繞開保險市場的“陷阱”“套路”,放心投保?近日,中國銀保監會(hui) 消費者權益保護局根據一段時期以來查處的案件,發布6類常見的侵害保險消費者合法權益典型案例,提示保險消費風險。
個(ge) 人信息要收好
防止他人去騙保
案例一:某汽車修理廠利用投保車輛製造假賠案,使用車主身份證開設銀行賬戶,向保險公司騙取保險金1萬(wan) 餘(yu) 元。
監管提示:有些車主送修車輛時,為(wei) 圖方便將身份證、行駛證、駕駛證、保險單等資料交由汽修單位代為(wei) 索賠。而對方正是利用這一點,製造虛假事故實施詐騙,侵害了保險消費者權益,同時對保險市場秩序構成危害。
建議您盡量減少代辦理賠,確需委托他人代辦理賠時,應親(qin) 筆簽署授權委托書(shu) ,確認授權範圍和有效期,不要輕易將證件原件交與(yu) 他人;提供證件複印件時,注明使用範圍、有效期等。車輛理賠結案後,還應及時查詢理賠記錄,核對出險次數及賠款金額是否與(yu) 實際情況一致,發現異常要及時聯係保險機構進行核實。如發現相關(guan) 人員利用你的信息騙保,應協同保險機構向公安機關(guan) 報案。
記者點評:拿你的身份證去騙保,就算汽修廠老板是你朋友也不行!騙保損害個(ge) 人誠信記錄,這個(ge) 是要付出代價(jia) 的。把重要個(ge) 人證件隨意交由他人使用,會(hui) 導致“誠信”隨意透支,將來在社會(hui) 上可能寸步難行。
電話推銷套路多
關(guan) 鍵信息他不說
案例二:某人身險代理人在電話銷售過程中,誇大保險責任,對與(yu) 保險業(ye) 務相關(guan) 的法律、法規、政策作虛假宣傳(chuan) ,對投保人隱瞞與(yu) 保險合同有關(guan) 的重要情況,同時違規銷售萬(wan) 能險。
監管提示:保險電話營銷,誤導消費者的“套路”主要有:誇大保險責任,比如宣稱赛马会APP下载官网“沒有任何免賠,沒有任何門檻,花多少報多少”;對保險政策作虛假宣傳(chuan) ,比如宣稱“監管機構已統一發文,今後保險費率要上調”;對投保人隱瞞合同條款重要內(nei) 容。此外,根據相關(guan) 保險監管規定,萬(wan) 能險不能通過電銷渠道銷售。
如果您通過電話渠道購買(mai) 人身赛马会APP下载官网,要注意以下事項:一是電話推銷的萬(wan) 能險,可能暗藏陷阱。二是對合同條款的關(guan) 鍵信息,如保險責任、責任免除、保險金額、保險期間、繳費期間、退保損失等,做到心中有數,以防被誤導。三是收到保險合同後,發現誤買(mai) 1年期以上人身險產(chan) 品的,可在猶豫期內(nei) 無條件解除合同,保險公司除扣除不超過10元成本費以外,退還全部保費;解除1年期(含)及以下合同的,保險機構要退還保單現金價(jia) 值。
記者點評:電話可以接聽,簽約一定要見麵。保險責任、產(chan) 品分紅等,要以白紙黑字、標準製式的合同文本為(wei) 主。那些製作精良的影音作品、印有公司標識的宣傳(chuan) 資料,都不要輕信!
他把收益吹上天
你要冷靜察風險
案例三:某人身保險中心支公司在推銷分紅險時,謊稱該保險的滿期利益約為(wei) 40萬(wan) 元並即將停售;續期服務人員繼續欺騙投保人,誇大產(chan) 品分紅收益,未向投保人寄送紅利通知書(shu) 。
監管提示:保險代理人在推銷分紅險、投連險、萬(wan) 能險等“新型人身險產(chan) 品”時,必須充分說明以下內(nei) 容:分紅險的未來紅利分配水平是不確定的;投連險未來投資回報是不確定的,實際投資收益可能會(hui) 出現虧(kui) 損;萬(wan) 能險在最低保證利率之上的投資收益是不確定的,取決(jue) 於(yu) 公司實際經營情況。
記者點評:這些年,一些短期高收益的人身險產(chan) 品熱賣,保險市場亂(luan) 象紛紛,也把消費者“鼓噪”得失去理智。要知道,任何時候,保險的主要功能都是保障,當您把家庭財富雞蛋放到多個(ge) 籃子裏時,需牢記,保險那一籃是“為(wei) 難遭災”時的救命養(yang) 命錢,不要惦記著靠它發財。沒有科學的保險消費觀念,輕信承諾、草率投保,反有可能誤入陷阱、雞飛蛋打。
合同條款雖繁瑣
代簽代答使不得
案例四:有消費者在投保分紅險時,營銷員引導他在接受保險公司回訪時對全部問題都回答“是”,並且這位營銷員還代投保者抄錄風險提示語。發生糾紛後,監管部門查實了代抄風險提示語的問題,但由於(yu) 消費者不掌握其他問題的有力證據,維權難度較大。
監管提示:保險合同簽約環節,在抄寫(xie) 風險提示及簽字確認前,應仔細閱讀合同條款,認真評估產(chan) 品是否符合自身需求及風險承受能力,切勿盲目簽字確認,更不要讓他人代簽。此外要認真對待保險公司回訪,如實回答問題,有不懂的要及時向保險公司谘詢。最後還要認真對待銷售過程的“錄音”“錄像”,買(mai) 賣雙方“出鏡留聲”,防範可能發生營銷誤導。
記者點評:不少消費者在金融消費過程中,對收益率之類關(guan) 注頗多,卻對安全問題疏忽隨意,防範意識明顯不足。這些“再次確認”雖然繁瑣,卻是金融消費者用一次次“教訓”換回來的“亡羊補牢”,是監管部門一層層加固起來的“製度籬笆牆”,每一條都有道理,您不能不當回事。
公司拒保“交強險”
向上投訴罰他款
案例五:有消費者投訴,某財險公司拒絕承保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製保險,監管機構對該公司罰款5萬(wan) 元。
監管提示:交強險是強製保險,根據相關(guan) 法律規定,車主必須買(mai) ,保險公司也必須賣。如遇保險機構拒絕或拖延承保交強險等行為(wei) ,消費者可通過保險機構客服電話等渠道反映,或向監管機構投訴,以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記者點評:交強險經營秉承“保本微利”原則,國家限製保險公司在這項業(ye) 務上獲利太多,有些公司經營這項業(ye) 務不情不願。但車主們(men) 大多選擇同一家公司投保交強險和商業(ye) 車險,保險公司“摟草打兔子”,實際上也並不吃虧(kui) 。因此,監管部門嚴(yan) 禁保險公司“挑肥揀瘦”。下次哪位車主再遇到保險公司拒保交強險,不廢話,記住保險投訴電話:12378!
“即將停售”別輕信
查實再買(mai) 更安心
案例六:某人身保險公司代理人在其微信朋友圈中發布“購買(mai) 返還型健康保險最後機會(hui) ”“重大疾病保險費率調整”等“炒停”信息,誤導消費者,涉嫌虛假宣傳(chuan) 。
監管提示:根據《人身保險銷售誤導行為(wei) 認定指引》,銷售人員不得以“產(chan) 品即將停售”為(wei) 由進行誤導宣傳(chuan) ;即使保險公司決(jue) 定在部分區域停止使用保險條款和保險費率,保險公司也不得以此為(wei) 由進行營銷。消費者購買(mai) 保險時不要輕信網絡傳(chuan) 言,相關(guan) 政策信息應以官方渠道發布為(wei) 準。
記者點評:如今保險市場已實現充分競爭(zheng) ,各家公司都拿出十八般武藝,保險公司豈會(hui) 放著賺錢的買(mai) 賣不做?停售的,要麽(me) 是保險公司賣不動了,要麽(me) 是打價(jia) 格戰使其風險凸顯,讓監管層看不下去了。甭管是哪類,咱大可不必去追,追上不一定有好處,反而可能是風險。
想了解更多新聞資訊或有保險規劃需求的朋友,點擊下方圖片,免費報名谘詢,會(hui) 有專(zhuan) 業(ye) 理財師為(wei) 您耐心講解,協助規範投保並提供周全的後續理賠服務。
原創文章,作者:香港赛马会网络平台-車車,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s://www.b2g419.com/bxzs/bxnew/59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