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銀保監會(hui) 召集多家保司開座談會(hui) 時,譜藍君就跟大家說了:預定利率可能要下調。
沒想到僅(jin) 過了一個(ge) 月,這事的風聲更緊了,因為(wei) 監管已經有明確的動作了!
根據財聯社20日發布的消息,監管進行窗口指導,要求保險新開發產(chan) 品定價(jia) 利率(即預定利率)從(cong) 3.5%降至3%。

21日,每日經濟新聞又發文透露,監管將從(cong) 嚴(yan) 審核,預定利率超過以下上限的,不予備案。具體(ti) 而言,普通產(chan) 品預定利率上限3%……

這操作,不由得讓譜藍君回想起了2019年監管叫停4.025%利率的流程:
年初停止4.025%新產(chan) 品備案 → 8月官宣利率下調至3.5% → 年底停售舊產(chan) 品。
按這步驟來看,目前我們(men) 還在第一階段,但距離3.5%利率產(chan) 品全麵退出市場,也隻是時間問題了。
那為(wei) 啥監管老盯著這個(ge) 預定利率?下調對我們(men) 有什麽(me) 影響?今天我們(men) 就來好好聊一聊這個(ge) 問題。
- 為什麽監管緊盯預定利率?
- 預定利率下調是必然的
- 對我們有什麽影響?
- 譜藍君總結
我們(men) 先來了解一下,什麽(me) 是預定利率。
預定利率是指保險公司對未來投資回報率的預測假設,是產(chan) 品定價(jia) 的“天花板”。
比如一款增額壽的預定利率為(wei) 3.5%,那麽(me) 這款產(chan) 品實際給到客戶的年複利回報率可以接近3.5%,但不會(hui) 超過3.5%。
對客戶來說,預定利率肯定是越高越好;但對保險公司來說,過高的預定利率卻是一把“懸在頭頂的刀”。
預定利率是保險公司給自己預設的投資回報率,一旦實際投資回報率達不到這個(ge) 預期標準,保險公司就有可能虧(kui) 損。
比如說,保險公司定了3.5%預定利率,但實際投資回報率隻有2%,那保險公司就要自行承擔1.5%的虧(kui) 損。
這部分虧(kui) 損,用專(zhuan) 業(ye) 名詞來講叫做“利差損”。
要知道,我國在利差損上可是吃過大虧(kui) 的——上世紀90年代,國內(nei) 經濟快速發展,剛剛起步的保險業(ye) 也搭上了時代的快車。
當時銀行一年期的存款利率最高可超10%,借著這個(ge) 勢頭,保險公司的產(chan) 品預定利率也高達8%-10%。
但誰能想到,1996年開始央行多次降息,銀行一年期存款利率從(cong) 1993年的10.98%,一路暴跌到1999年的2.25%。

而此時保險公司卻還未收手,仍在賣高預定利率的產(chan) 品。
那麽(me) 問題就來了,當時保險公司的投資嚴(yan) 重依賴於(yu) 銀行存款,存款利率一跌,投資回報率也跟著猛跌。
最終導致保險公司賺的錢無法覆蓋當初承諾給客戶的高回報,經營情況迅速惡化。
因此當時賣得越多的保險公司,虧(kui) 損就越大,甚至現在仍有保險公司在為(wei) 當時的利差損買(mai) 單。

也就是從(cong) 那時起,監管部門開始緊盯預定利率,會(hui) 根據經濟情況適時調整:
1997年,壽險預定利率上下限調整為(wei) 年複利下限4%、上限6.5%;
1999年,壽險預定利率調整為(wei) 不超過年複利2.5%;
2013年,普通型養(yang) 老年金預定利率上限為(wei) 年複利4.025%;
2019年至今,普通型人身保險保單預定利率上限調整為(wei) 年複利3.5%。
而這兩(liang) 年,監管頻頻提示利差損風險,釋放出來的信號也已經很明顯了:預定利率再度下調已是板上釘釘的事。
以史為(wei) 鑒,監管部門屢次下調預定利率,主要是為(wei) 了防範利差損風險。
我們(men) 再深究利差損發生的原因,無非就是保險公司的投資收益越來越少了。
那為(wei) 啥投資收益越來越少啊?這就得跟大家說說保險公司是怎麽(me) 投資的了。
保險業(ye) 作為(wei) 我國的經濟減震器、社會(hui) 穩定器,為(wei) 確保資金的安全,國家對保險公司的投資方向有著嚴(yan) 格的限製。
《保險法》第一百零六條規定,保險公司的資金運用必須穩健,遵循安全性原則,限於(yu) 銀行存款、債(zhai) 權、股票、不動產(chan) 等等。

再看銀保監會(hui) 最新發布的2022年4季度投資數據,保險公司超50%的資金都投向了銀行存款和債(zhai) 券。

而現實是,這些低風險資產(chan) 的利率正在一路走低——比如銀行一年期存款,從(cong) 90年代的10%左右降到如今不到2%;

又比如十年期國債(zhai) ,從(cong) 2013年的4.6%降到如今不到3%。

再放眼全球,低利率更是普遍現象了,經濟越發達的國家,利率越低。
有些西方國家已經進入“零利率”,甚至“負利率”時代了——
德國、法國、荷蘭(lan) 等國實行“零利率”,相當於(yu) 銀行隻是個(ge) 放錢的地方,錢是沒有利息的;
日本、瑞士等國家實行“負利率”,別說利息了,哪怕隻是把錢放在銀行都要你交保管費。
按這個(ge) 趨勢發展下去,不難預見,不久的將來我國也會(hui) 步入後塵。
前央行行長周小川曾說過,“中國可以盡量避免快速地進入負利率時代”。
言下之意就是,負利率一定會(hui) 到來,隻不過是快慢問題罷了。
市場環境如此,保險公司肯定無法獨善其身。
利率下行,投資端回報率下降,如果不下調預定利率,長期下去將會(hui) 增加保險公司的運營負擔,到時候勢必會(hui) 爆發利差損風險。
所以說,預定利率下調是大勢所趨,而且大家還要認識到,即便這次下調到3%,也並不是終點,未來依舊存在繼續下調的可能……
有些人會(hui) 覺得,從(cong) 3.5%下調到3%,不就0.5%的差距,能有多大影響?
那你可就小看這0.5%了,對保險業(ye) 來說,預定利率下調可謂牽一發而動全身!
不管是保障型產(chan) 品,還是理財型產(chan) 品,都會(hui) 受到影響。
- 保障型產品,保費變貴
重疾險、壽險等長期的保障型產(chan) 品,大多都是隻繳二三十年保費,然後保到七八十歲甚至終身的。
年齡越大,出險概率就越大,所以保險公司在給產(chan) 品定價(jia) 時要計算保障成本,以保證未來有足夠的資金用來賠付,這裏就與(yu) 預定利率掛鉤了。
預定利率高,意味著保險公司預期投資回報高,當下儲(chu) 備的資金可以少一些,保險公司就會(hui) 少收點保費;
反之,預定利率低,意味著保險公司預期投資回報低,那在賠付金額相同的情況下,當下要儲(chu) 備的資金就要多一些,保險公司會(hui) 多收點保費。
所以說,當預定利率下調了,保費就會(hui) 跟著上漲。
具體(ti) 漲多少呢?東(dong) 吳證券研究所做了相關(guan) 的測算:
終身壽險、定期壽險、重疾險對應保費漲幅分別為(wei) 19.5%、3.5%、16.4%。

- 理財型產品,收益變低
現在最火熱的理財險是年金險和增額壽,這兩(liang) 類產(chan) 品基本都是保終身的,活得越久,保單價(jia) 值越高。
當預定利率為(wei) 3.5%時,長期下來內(nei) 部收益率可以趨近於(yu) 年複利3.5%;一旦下調到3%,那內(nei) 部收益率就隻能接近年複利3%了。
所以,預定利率下調,最直接的表現就是收益下降。
具體(ti) 會(hui) 下降多少呢?我們(men) 算筆賬就知道了:

同樣投入100萬(wan) 本金,不同的預定利率下的收益可謂天壤之別。20年相差18萬(wan) ,40年相差69萬(wan) ,60年將相差198萬(wan) !時間越長,差距越明顯。所以說千萬(wan) 別小看這0.5%的利差,在時間的加持下,收益差距都頂一輛車、一套房了!
幾年前,4.025%預定利率退出市場時,很多人沒趕上趟,直至現在都還在大歎可惜;
轉眼間,預定利率又將迎來下調,3.5%也要離我們(men) 而去了,這次大家可就不要再錯過了。
沒做保障的,趁著身體(ti) 好、保費便宜,趕緊安排上;
做好保障,想給手中閑錢找個(ge) 安全穩健去處的,更是要抓緊這個(ge) 窗口期,趕緊上車!
可以點擊下方圖片,譜藍理財師會(hui) 為(wei) 你免費量身定製家庭理財規劃及保障方案,協助規範投保,並由譜藍免費提供終身、齊全的後續服務。
原創文章,作者:香港赛马会网络平台,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s://www.b2g419.com/bxzs/lczs/128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