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位叫小冉的粉絲(si) 給我發來了一條很急切的求助谘詢。
她說自己參加了一個(ge) 網絡互助平台的大病互助項目,平台號稱花10元錢就能獲得會(hui) 員資格,一旦得了大病,可以獲得30萬(wan) 元的互助權益。
但她留了個(ge) 心眼,去看了眼產(chan) 品條款,這麽(me) 一來就看出了問題:
“如果我得了大病,在網絡互助平台獲得的互助權益,究竟有沒有兌(dui) 現的保障?”

z正好我之前寫(xie) 過一篇保險防坑貼,裏麵略有涉及到此類“新型”互助平台,但礙於(yu) 篇幅沒有細說到位(見二條圖文)。今天借小冉的問題,和大家再聊聊“網絡互助平台”的話題吧。
小冉的第一大疑惑就是:為(wei) 啥不能獲得確定的風險保障?

紅圈中內(nei) 容為(wei) :
會(hui) 員對其他患病會(hui) 員的分攤是一種單向贈予行為(wei) ,盡管存在會(hui) 員公約等約束機製,但並不能預期獲得確定的風險保障。
疑問:“不能獲得確定的風險保障”是什麽(me) 意思?
那我就要從(cong) long long ago開始了。
其實,互助不是啥新鮮玩意兒(er) 。有資料顯示,2000多年前就存在古埃及石匠互助基金,組織向每個(ge) 成員收取少許會(hui) 費,用來共同支付個(ge) 別成員死亡後的喪(sang) 葬費。這被看做是人身保險的雛形。
後來發現,這種機製在沒有風險防範體(ti) 係(比如根本沒有精算師和核保員)和外部監管強製措施下,極容易破產(chan) 。
所以,首先大病互助這種原始形態,不可能取代幾經進化的現代保險風險防範機製。
其次,如果平台收了互助款,承諾在發生事故時,一定能夠支付固定的給付金額,那就必須有風控手段,使之有持續償(chang) 付的能力,同時必須有監管機構持續管控該平台。
那就意味著:互助平台所謂的運營成本優(you) 勢已經蕩然無存,跟一般的壽險公司完全沒兩(liang) 樣。
這就成了一個(ge) 悖論——
如果平台是慈善互助形式,沒有風控機製,運行過程不受監管,平台運營和兌(dui) 付都有很大風險。
如果平台要建立風控機製,運營成本必定高企,不可能以幾塊錢的投入兌(dui) 付30萬(wan) 元的互助金。
且不說參與(yu) 人出了事互助能否成功,沒出事的時候,平台資金破裂、欺詐逃逸的事情倒是時有發生。
有興(xing) 趣的朋友可以可以查一下“互助會(hui) ”的民間籌集資金的模式,其形式與(yu) 網絡互助平台很相似。

所以,如果平台不承諾兌(dui) 付,那就意味著會(hui) 員不管交多少錢都隻是慈善舉(ju) 動。千萬(wan) 別把會(hui) 員權益看得太重,可有兌(dui) 付當然好,無法兌(dui) 付也不要追究。
小冉的第二大困惑是:
平台因為(wei) 是創新型項目,可能因為(wei) 政策等各種原因停止兌(dui) 付,即使不兌(dui) 現,也沒有任何責任?

紅圈中內(nei) 容為(wei) :
項目屬於(yu) 創新型項目,可能會(hui) 受到國家法律法規及政策影響,導致項目不能繼續提供相關(guan) 服務,由此遭受的損失,要自行承擔,互助平台沒有任何責任。
疑問:因為(wei) 是創新平台,停止服務就可以不負責任?
看到這個(ge) 條款,我有點哭笑不得。
所謂的“創新型項目”,卻沿用的是2000年前就有的互助形式,這叫哪門子創新呢?實在難以理解。
做個(ge) 不恰當的比喻:前陣子網上又突然興(xing) 起一股子宣揚“男尊女卑”的女德文章熱,古代這種思想已經延續了幾千年了,難道就因為(wei) 在互聯網上又熱了一波,就是“創新”了嗎?
條款上這樣寫(xie) 道:因為(wei) 是“創新型項目”,如果因受到了國家政策影(qu)響(di),導致之前承諾的互助服務無法提供,平台不承擔任何責任。
什麽(me) 樣的互助平台才會(hui) 被國家取締?
唯一的原因就是平台的償(chang) 付能力極差,不能兌(dui) 現承諾,引發群體(ti) 性事件。
正是因為(wei) 風控不足,償(chang) 付能力差,有可能造成參與(yu) 人損失和被取締,卻“就坡下驢”,借此作為(wei) 不負責參與(yu) 人損失的原因,這個(ge) 因果關(guan) 係已經完全本末倒置了。
實際上,這種打著“創新”名義(yi) 的互助平台,其中不乏大坑和騙局,早已進入監管機構和媒體(ti) 的視野。



最後,給粉絲(si) 小冉做一個(ge) 回答總結,也為(wei) 了再次提醒廣大粉絲(si) 朋友小心掉坑,我把之前曾經寫(xie) 過的三條防坑tips再囉嗦一遍:
- 隨著互助機製的發展,參加的人們會越來越“聰明”,越是身體不健康的人越會參與這樣的互助,因為出險概率越高,拿到錢的可能性越大。
- 參與互助的出發點不是出於對保險的需求,慢慢變成了對錢財的貪心,嚴重違背了保險本質。最終,互助組織會遭遇巨大挑戰。
- 參加互助組織,最好抱著一種平和助人的心態。如果能得到幫助固然是意外驚喜,沒有得到幫助就當捐獻愛心。
最後切記:如果你要解決(jue) 家庭保障的缺口,千萬(wan) 不要依賴網絡“互助”形式,放棄購置充足的疾病、醫療保險,一旦耽誤大事,追悔莫及。
原創文章,作者:香港赛马会网络平台,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s://www.b2g419.com/bxzs/rsbxzs/18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