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紀輕輕癱瘓在床,原來身體早有預警……

《家庭財務寶典》

很多人認為(wei) 失能是到了特定年齡階段才會(hui) 發生的事,離身強力壯的我們(men) 還很遙遠,但現實卻並非如此。

據調查顯示,慢性病是失能的首要風險因素,各地區老人慢性病患病率均超過90%,而慢性病後遺症導致的失能比例占到70%以上

像平時一些大家習(xi) 以為(wei) 常、自覺沒多大礙的小毛病,其實也是增大失能風險的潛在因素,特別是有以下這幾種疾病的,一定要高度警惕!

高血壓是指人體(ti) 血液在血管中流動時,對血管壁造成的壓力值持續高於(yu) 正常的現象,當血壓範圍為(wei) 收縮壓≥140mmHg和/或舒張壓≥90mmHg時診斷為(wei) 高血壓。

作為(wei) 最高發的慢性病之一,高血壓常被稱為(wei) “沉默的殺手”,因為(wei) 高血壓初期是沒有明顯症狀的,就算頭暈頭痛也是暫時性的,隻要休息就可以緩解,因此很多患者不會(hui) 特別重視。

但症狀不明顯不代表沒有損害,如果不加以控製,久而久之病情加重,將誘發嚴(yan) 重的並發症,比如腦卒中(又稱腦中風)。

有研究顯示,高血壓患者發生腦卒中的概率比正常人高7.76倍!

年紀輕輕癱瘓在床,原來身體早有預警……插圖

正常情況下,人體(ti) 的血管是有彈性的,而常年高血壓擠壓血管壁,會(hui) 導致血管壁持續性缺氧,逐漸硬化;

如果情緒激動、過度用力或冷熱刺激,血壓急驟升高,將引起腦血管破裂,發生出血性腦卒中(即腦出血)

同時,高血壓擠壓血管還會(hui) 使血脂、血小板等物質沉積在血管壁,生成粥樣硬化斑塊;一旦斑塊破潰,將繼發形成血栓造成血管堵塞,從(cong) 而引發缺血性腦卒中(即腦梗塞)。

案例:

一位27歲的小夥(huo) ,20歲體(ti) 檢時發現有血壓高達190/110mmHg。去醫院就診時,醫生告知,高血壓沒有特效治療方法,需要積極控製血壓,保持健康生活,長期服用降壓藥。

小夥(huo) 一開始規範服藥,血壓比較平穩。後來聽人說,如果身體(ti) 沒有不舒服,就說明身體(ti) 適應這個(ge) 血壓,根本不用吃藥,於(yu) 是小夥(huo) 就把降壓藥停掉了。

2021年某天早晨,小夥(huo) 突然頭暈,站不住,家人趕緊把其扶到沙發上,但他頭抬不起來,腦袋耷拉著,說話含糊其辭,無法語言表達,手指著嘴和自己的左側(ce) 胳膊和腿,表示自己不會(hui) 說話,左側(ce) 身子不會(hui) 動了,家人趕緊打120急救電話求助。  

120急救車趕到後測量血壓竟高達230/140mmHg,立即輸液降壓,後被送到醫院檢查,頭顱CT提示大麵積腦梗死。

腦卒中發病迅速,能夠及時發現治療的僅(jin) 占少數,致死率非常高!

即便搶救及時,也有約75%的腦卒中幸存者會(hui) 留下後遺症,比如:

  • 偏癱,一側肢體或下部肢體完全失去行動能力,生活自理困難;
  • 四肢麻木,患者手指或腳趾麻木,行動困難,反應遲鈍;
  • 認知障礙,說話表達能力受限,口齒不清或失語;
  • 麵部癱瘓,眼斜、嘴歪、不受控製流口水等。

 一旦出現偏癱等後遺症,便無法靠自己獨立行動了,像吃飯、穿衣、上下床、上廁所等日常活動都需要有人協助才能完成,需要有專(zhuan) 人全天候照料,這時其實就是我們(men) 常說的“失能”狀態了。

糖尿病是一種以高血糖為(wei) 特征的代謝性疾病,根據發病機製不同分為(wei)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多見於(yu) 青少年,因自身免疫功能問題引起胰島β細胞破壞,導致胰島素嚴(yan) 重分泌不足,從(cong) 而引起高血糖。

2型糖尿病:多見於(yu) 成人,因遺傳(chuan) 、肥胖以及不良生活習(xi) 慣等因素引起胰島素抵抗,導致胰島素分泌相對不足,從(cong) 而引起高血糖。

糖尿病最典型的症狀是三多一少,即多食、多飲、多尿和體(ti) 重減少,也有些患者會(hui) 出現這些症狀:牙齒鬆動或經常牙疼、體(ti) 力下降、視力減退或模糊、皮膚瘙癢等。

糖尿病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並發症,輕則影響生活質量,重則危及生命,比如腎功能衰竭、視網膜病變導致視力下降甚至失明、血管病變導致腦中風等等。

年紀輕輕癱瘓在床,原來身體早有預警……插圖1

此外還有一種並發症相當常見,糖尿病患者必須高度警惕的,即糖尿病足

它是由於(yu) 長期高血糖引起的血管和神經病變,導致足部血管堵塞,引起足部缺血缺氧壞死病變,神經受損。

早期發病隱匿,可能隻會(hui) 腳麻腳涼,走路乏力;慢慢地,足趾疼痛感加劇,走路越來越費勁,直至走不動路,雙腳出現潰爛壞死,最終隻能截肢保命。

案例:

60歲的老李患糖尿病多年,自從(cong) 患上糖尿病後他一直服藥控製血糖;因病情控製較為(wei) 理想,老李放鬆了警惕,不僅(jin) 擅自停掉藥物,還隨意飲食。

1年前,老李出現間歇性跛行的症狀,但他自認為(wei) 可能是上了年紀,腿腳開始不利落,並沒有在意。直到前陣子,老李發現自己的足部長了一個(ge) “雞眼”,長雞眼的位置走路時疼痛感強烈,於(yu) 是老李找了修腳房將雞眼修掉。

令他沒想到的是,修完雞眼後他的足部出現了異常的潰爛表現,且隨著時間的延長病情不斷惡化,傷(shang) 口很久無法愈合,從(cong) 一個(ge) 小傷(shang) 口,漸漸潰爛形成了一個(ge) 大洞,發臭流膿,疼痛難忍。

老李覺得情況不對,去醫院檢查後,被告知罹患了糖尿病足,還好來的時間不算太晚,經過治療腳是保住了,沒有影響正常的足部功能,但不得不把嚴(yan) 重潰爛的小腳趾截掉。

據統計,糖尿病患者群體(ti) 中有15%到20%的人存在糖尿病足風險,最常發生於(yu) 病程長、病情長期未得到控製的糖尿病患者中。

而且,該並發症治療難度高、花費大,預後差;根據2010年的調查數據,我國三級醫院中27.3%的截肢發生在糖尿病足患者當中!

如果排除掉交通事故等引起的緊急截肢,該比例將升至56.6%!

一旦走到截肢這步,就意味著餘(yu) 生就隻能在輪椅上度過了,去任何地方都要人推著,上下床需要抱,上廁所需要人協助。

所以有感覺到腿腳不便的糖尿病患者一定要重視!

類風濕關(guan) 節炎是風濕病的一種,好發於(yu) 女性群體(ti) ,是一種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發病機製複雜,病因尚不明確,目前認為(wei) 與(yu) 遺傳(chuan) 、感染、環境等因素有關(guan) 。

年紀輕輕癱瘓在床,原來身體早有預警……插圖2

發病初期,手指、足趾、肘部、膝蓋等有滑膜的關(guan) 節產(chan) 生炎症,出現單一或多個(ge) 關(guan) 節腫痛、晨僵、發熱等症狀,多呈對稱性。

如未及時治療,滑膜炎會(hui) 逐步侵蝕軟骨、韌帶、肌腱等周圍組織,導致關(guan) 節間隙狹窄,長期以往將致使關(guan) 節畸形,嚴(yan) 重時關(guan) 節功能喪(sang) 失,喪(sang) 失活動能力。

案例:

2020年,23歲的胡女士反複出現關(guan) 節腫痛,早晨起來時關(guan) 節僵硬,活動不利,開始隻是手指關(guan) 節、腕關(guan) 節腫痛,然後是踝關(guan) 節、膝關(guan) 節……

她斷斷續續服用過一些止痛藥,關(guan) 節痛雖然有所緩解,但是病情經常反複,後來關(guan) 節腫痛逐漸加重,關(guan) 節活動受限,到醫院就診時已需要家人攙扶才能行走。

經醫院診斷,胡女士確診類風濕性關(guan) 節炎。

該病病程長且反複,治療難度大,每次病情加重都將增加該病的致殘率。

有研究發現,類風濕關(guan) 節炎患者在發病2年內(nei) 致殘率達50%,3年內(nei) 致殘率高達70%,危害可見一斑!

因此對類風濕性關(guan) 節炎患者來說,及時發現、控製炎症是非常關(guan) 鍵的,有相關(guan) 症狀的朋友一定要早診斷、早治療。

不然病情惡化,發展到關(guan) 節畸形、功能受損程度,那麽(me) 每次勞動隻會(hui) 讓關(guan) 節疼痛加劇,這樣既不能正常工作,也無法料理生活。

嚴(yan) 重者會(hui) 完全失去活動能力,隻能長期臥床或依靠輪椅,到了這個(ge) 境地基本就是“完全失能”了,身邊需要專(zhuan) 人24小時陪護。

青光眼是指眼壓間斷或持續升高,對視網膜視神經組織造成不可逆損害,最終導致視功能障礙的一種常見眼病,常被喻為(wei) “無聲的光明偷盜者”,是全球第二大致盲性眼病

年紀輕輕癱瘓在床,原來身體早有預警……插圖3

青光眼的症狀分急性和慢性表現:

急性發作時,眼壓突然增高,患者會(hui) 出現眼紅、眼痛、視力下降,甚至有嚴(yan) 重的頭痛、惡心、嘔吐等症狀;

慢性的高眼壓則沒有特別明顯不舒服的感覺,但到了後期會(hui) 造成視神經萎縮,導致視野缺損、視力下降,最終完全失明

精神壓力大、情緒不穩定、長期過度用眼、在過暗環境閱讀、看手機/電視等情況都會(hui) 誘發青光眼;有青光眼家族病史、近視超過600度、有糖尿病的群體(ti) 也更易患上青光眼。

案例:

29歲小夥(huo) 雙眼均高度近視800度,近兩(liang) 年一直覺得眼睛有點疲勞,但能看清楚遠處的物體(ti) ,也沒有疼痛等不適症狀,便以為(wei) 是眼鏡不合適,兩(liang) 年換了3副眼鏡,但都沒有改善。

直到近幾個(ge) 月,近視愈發嚴(yan) 重,連經過身邊的人都看不清了,周圍都是暗的隻有中間是光亮的,嚴(yan) 重影響生活,小夥(huo) 才到醫院就診,經檢查,雙眼眼壓竟高達40mmHg以上(正常眼壓為(wei) 10-21mmHg),90%的視神經萎縮,雙眼的視野大範圍缺損,隻剩下“管狀視野”,相當於(yu) 透過水管看東(dong) 西,能看到的隻是那塊範圍。

小夥(huo) 被診斷為(wei) 青光眼晚期,因是慢性表現,早期毫無症狀,因而被忽視了;醫生告知他,手術治療的最佳結果僅(jin) 能維持現狀,已經出現的視神經萎縮已無法恢複,如繼續惡化將導致不可逆性的視野缺損乃至失明。

 正常情況下,眼睛的水平視野為(wei) 170°-180°,垂直視野100°左右。

案例中小夥(huo) 出現的“管狀視野”屬於(yu) 嚴(yan) 重的視野缺損,如果惡化到視野直徑小於(yu) 10°,便相當於(yu) 通過“一個(ge) 小孔看世界了”,這種情況已經接近雙盲了,達到了傷(shang) 殘程度,也是需要長期護理的。

老年癡呆,又名阿爾茨海默症,是一種常見於(yu) 老年人的中樞神經係統退行性病變,發病後會(hui) 出現認知功能障礙,主要症狀表現有:

  • 漸進性記憶障礙:記憶力衰退,記不住事,反複說相同的話語以及做相同的事,後期喪失穿衣、洗漱、吃飯等基本生活技能;
  • 認知功能障礙:語言能力下降,不能明確表達自己的意思,對時間、空間產生認知障礙,容易迷路走失;
  • 精神障礙:情緒不穩定,喜怒無常,後期會產生妄想或幻覺等症狀。 
年紀輕輕癱瘓在床,原來身體早有預警……插圖4

因為(wei) 該病發病隱匿,早期症狀通常會(hui) 被誤認為(wei) 是衰老的自然結果,而未引起重視;

等到察覺時,病情已然步入中晚期,症狀愈發明顯嚴(yan) 重,此時幹預效果已不如早期。

案例:

陳女士的父親(qin) 是知識分子,平時十分注重儀(yi) 表,屋裏收拾得也很幹淨。

但3年前,父親(qin) 出現了一些怪異行為(wei) :

穿衣服很慢,有時分不清楚前後,在家裏還找不到廁所。從(cong) 那時開始,父親(qin) 還變得有些邋遢,這讓母親(qin) 有些不理解,甚至生氣。

那時大家都沒有想到老人是病了,隻以為(wei) 是年齡大了,老糊塗。直到後來情況越來越嚴(yan) 重,有時連人都認不出來,出門經常迷路,也“丟(diu) ”過很多次,這時家人才想到去醫院,經檢查,父親(qin) 確診患上老年癡呆症

老年癡呆發病緩慢,會(hui) 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加重。早發現早治療,才能提高生活質量。

目前醫學上尚無法根治老年癡呆,但可以通過藥物治療、記憶訓練等方法緩解病情進展。

隨著未來老齡化加劇,老年癡呆患者規模也將越來越大。

據國家衛健委統計,目前我國60歲以上老人中有超1000萬(wan) 是老年癡呆患者,預計到2050年,患者將突破4000萬(wan) !

所有人都無法避免地步入衰老,麵臨(lin) 癡呆的風險,一旦認知功能開始減退便不可逆,慢慢地不記事、不認人,甚至忘記吃飯、穿衣等最基本生活技能,逐漸步入“失能”狀態。

帕金森,又名震顫麻痹,是一種常見於(yu) 老年人的神經退行性疾病,目前我國65歲以上老年人中患病人數超300萬(wan) ,是僅(jin) 次於(yu) 老年癡呆症的第二大老年病。

發病時影響患者的運動能力,具體(ti) 表現為(wei) :

  • 靜止性震顫:靜止時手、嘴、下頜等部位不自主震顫或抖動,運動時減輕或停止;
  • 運動遲緩:動作緩慢,洗漱、穿衣和其他精細動作變得笨拙、不靈活,麵部表情呆板,出現“麵具臉”;
  • 肌肉強直:肢體發僵發硬,頭部前傾,軀幹俯屈,活動肢體、頸部或軀幹時有明顯的阻力;
  • 姿勢步態障礙:起步、轉彎時步態障礙明顯,行走時會腳拖著地買小碎步,越走越快,不易止步;有時行走時全身僵住,邁不開步。

除此之外,帕金森患者還會(hui) 出現一些非運動症狀,比如便秘、嗅覺減退、記憶力下降、失眠或白天嗜睡、情緒低落或抑鬱焦慮等。

年紀輕輕癱瘓在床,原來身體早有預警……插圖5
(圖源:人民日報)

帕金森本身並不致命,也不會(hui) 影響患者的壽命,但一旦患病,病情進展便不可逆,未來將不可避免地出現功能障礙、精神障礙等症狀

到了後期,行動愈發不受控製,將出現身體(ti) 僵硬、活動困難等情況,逐漸喪(sang) 失自理能力

目前醫學條件尚無法治愈該病,即便有藥物、手術、運動康複訓練等多種治療方法,但無論哪種治療方式,都隻能改善因病情進展所致的症狀加重,無法根治。

案例:

今年46歲的吳先生是一名個(ge) 體(ti) 經商戶,一年前開始感覺疲乏無力,頸背部和肢體(ti) 僵硬酸軟,四肢活動不靈活,精力變差,說話含糊。

起初以為(wei) 是長期做生意太費心過於(yu) 疲勞所致,也就沒在意。不曾想休息一段時間後,情況反而越來越差,四肢僵硬乏力逐漸加重,站立、邁步、轉身都十分吃力,連夜間床上翻身都很困難。此時家人還發現吳先生變得麵無表情、反應遲鈍,言語進食都很困難,並出現右手不自主抖動。

因之前有抑鬱症病史,就診精神專(zhuan) 科後醫生考慮是病情反複引起,所以調整藥物治療,但病情並沒有好轉;隨後又到多家診所和醫院就診,不僅(jin) 沒改善症狀,吳先生還逐漸出現左手不自主抖動,並經常摔倒,連大小便都變得困難。

不久前吳先生轉診到神經內(nei) 科,終於(yu) 診出吳先生是帕金森病,而不是抑鬱症。

很多朋友一直以為(wei) 失能離我們(men) 很遠,仿佛要像影視作品中那樣變成植物人,躺在床上完全動不了才算失能;

其實不是的。

失能其實遠比我們(men) 想象的更近,它可能從(cong) 老人的一次手抖、從(cong) 一次糊塗忘事、從(cong) 一次需要人攙扶才能起身,就已經悄然降臨(lin) 了。

失能,指的是喪(sang) 失或部分喪(sang) 失生活自理能力。按國際通行判定標準,有6項指標:吃飯、穿衣、上下床、上廁所、室內(nei) 走動、洗澡

這6項指標中:

有1-2項不能獨立完成,定義(yi) 為(wei) 輕度失能;

3-4項不能獨立完成,定義(yi) 為(wei) 中度失能;

5-6項不能獨立完成,定義(yi) 為(wei) 重度失能。

一旦老人進入失能狀態,不管程度是輕是重,都將大大影響生活質量,因為(wei) 很多原本輕易就能完成的生活起居活動都會(hui) 變得困難重重。

而我們(men) 身邊常見的高血壓、糖尿病、類風濕、青光眼等等可大可小的疾病,都是會(hui) 極大概率導致我們(men) 失能的“幕後推手”!所以有這些毛病的朋友,一定要重視,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不要等到病情惡化出現並發症了,陷入失能的境況才追悔莫及!

如果您也正在為(wei) 未來的養(yang) 老問題感到焦慮、不知道如何正確規劃應對養(yang) 老風險,可以點擊下方圖片,免費報名谘詢,會(hui) 有專(zhuan) 業(ye) 理財師為(wei) 您耐心講解,協助規範投保並提供周全的後續理賠服務。

香港赛马会网络平台團隊1對1保險規劃 立省50%

原創文章,作者:香港赛马会网络平台,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s://www.b2g419.com/lrbx/137897.html

(0)
上一篇 2023年6月4日 下午6:04
下一篇 2023年6月4日 下午6:38

文章推薦

微信掃一掃
微信掃一掃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