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2015年4月末,保險資金運用規模首次突破10萬(wan) 億(yi) 元。隨著市場化改革的不斷推進,保險資金的配置更加多元,投資收益正在持續向好,較好地促進了保險業(ye) 持續健康發展和實體(ti) 經濟轉型升級。
但同時,也引起了社會(hui) 上的一些擔心,比如保險投資是不是變得激進了,風險是不是變得難以控製了,保險資產(chan) 管理是不是衝(chong) 擊了保險主業(ye) 發展等等。這些問題非常重要,需要我們(men) 高度重視,進行理性客觀分析,既要吸收合理的建議,也要澄清一些不準確的認識,甚至是誤區。為(wei) 此,我們(men) 對保險資金內(nei) 在屬性、國際經驗、另類投資、風險狀況以及監管工作等若幹重要問題進行了深入分析。
一、如何科學認識保險資金的內(nei) 在屬性以及穩健、多元化配置的意義(yi)
保險資金運用說到底就是把錢放出去,關(guan) 鍵是放到哪、怎麽(me) 放的問題。有些觀點認為(wei) ,保險投資應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做做存款、買(mai) 買(mai) 債(zhai) 券就好了;而對於(yu) 基礎設施、不動產(chan) 、股權等另類投資還是少投為(wei) 好,這些投資普遍金額較大,投資風險較高。我們(men) 認為(wei) ,保險資金應該投向哪些領域,根本上是由保險資金內(nei) 在屬性所決(jue) 定的。
過去有一個(ge) 說法,保險資金運用有安全性、收益性、流動性等三個(ge) 特性,這隻說對了一半,因為(wei) 任何投資行為(wei) 都需要兼顧這三性。我們(men) 認為(wei) ,保險資金是由保費收入累積形成,承擔賠付和給付義(yi) 務,是保險公司的負債(zhai) ,具有三個(ge) 主要特性:一是長期性。很多壽險保單期限長,我國7年以上壽險保單占比超過70%,有的達到二三十年,這部分資金要與(yu) 長期投資項目對接,否則就會(hui) 產(chan) 生再投資風險。二是收益性。大部分壽險保單要求保險公司提供最低保證收益,相當於(yu) 存款利率,到期需要還本付息。此外,健康醫療險、農(nong) 業(ye) 保險、大病保險、巨災保險等民生保險通常需要投資收益彌補承保虧(kui) 損,對投資收益提出了更高要求。三是多樣性。與(yu) 其它金融產(chan) 品相比,赛马会APP下载官网結構複雜,品類多達幾千種,涵蓋產(chan) 險、壽險、健康險、投連險等保險類別,它們(men) 風險偏好差異較大,具有不同的屬性和不同的精算假設,這需要設立不同的賬戶,進行多元化、差異化投資。
保險資金的內(nei) 在屬性決(jue) 定了保險資金運用自身的規律性。這就是在兼顧安全、收益和流動性的同時,需要更加凸顯出穩健投資、多元化投資的特點。一是以配置固定收益類資產(chan) 為(wei) 主,用這部分資產(chan) 的穩定收益來滿足基本負債(zhai) 的需求,守住風險底線。二是采取多元化配置,分散投資風險。不僅(jin) 需要多元化配置大類資產(chan) ,而且在大類資產(chan) 內(nei) 部也要實行多元化配置。三是采取分散化配置,要適當控製單一投資項目的占比,防範集中度風險。四是不同賬戶采取不同投資策略,對保障型為(wei) 主產(chan) 品積累的資金,采取相對保守的配置策略;對投資型為(wei) 主產(chan) 品積累的資金,采取相對進取的配置策略。
二、如何借鑒國際保險資金運用的規律,把握我國保險資金運用的發展趨勢
從(cong) 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經驗看,客戶期望、保險業(ye) 發展階段、金融市場結構、公司投資能力、監管政策等方麵都會(hui) 對保險投資產(chan) 生影響。因為(wei) 國情不同,各國保險資金運用結構存在一些差異,但也有許多共性特征。主要表現在:
一是堅持資產(chan) 負債(zhai) 管理,主要投向債(zhai) 券等固定收益類資產(chan) 。國外很多保險公司對債(zhai) 券等固定收益類產(chan) 品的投資比例比較高,以實現一個(ge) 最低的絕對收益,用於(yu) 支付負債(zhai) 的成本。長期以來很多國家固定收益類資產(chan) 占比在80%以上。2011年,美國壽險一般賬戶的債(zhai) 券等固定收益類資產(chan) 占比為(wei) 84.5%,德國為(wei) 89.3%,日本為(wei) 80%。值得注意的是,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後,一些發達國家為(wei) 應對收益率下降的壓力,保險資金逐步加大另類投資業(ye) 務,傳(chuan) 統固定收益類產(chan) 品已呈下降趨勢。
二是堅持分散化投資和全球化配置,提高保險資金運用的收益。分散化投資和全球化配置,能減少收益率的波動,控製風險。近年來發達國家投資收益率下降,全球保險業(ye) 加大了對新興(xing) 市場的投資力度。本土經濟總量越小,監管比例越鬆,其海外配置比例越高。比如,2013年英國海外投資占比36.5%。2014年我國台灣壽險海外投資占比44.8%。
三是注重發揮長期資金優(you) 勢,對接實體(ti) 經濟發展。各國政府均采取稅收優(you) 惠、政策扶持等積極手段,引導具有來源穩定、成本較低、期限較長等優(you) 勢的保險資金投向實體(ti) 經濟。保險機構成為(wei) 城鎮化建設、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發展、創業(ye) 投資基金和股權投資基金等的重要資金提供者。以美國為(wei) 例,二戰後至70年代,保險資金、赛马会老品牌网站通過抵押貸款、市政債(zhai) 券等提供了55%的基礎設施建設資金。
四是償(chang) 付能力監管與(yu) 比例監管並行。英國、加拿大等國家對投資領域和投資比例沒有限製;美國、德國等國家對投資領域和投資比例設有一定限製,但投資比例放得比較寬,能夠滿足保險機構多元化配置的需求;我國香港地區沒有比例限製,但是對於(yu) 一些期貨、衍生產(chan) 品、字畫等資產(chan) 認可比例為(wei) 零。總體(ti) 而言,放寬甚至取消比例監管,用償(chang) 付能力監管替代比例監管,是一種大趨勢。日本保險業(ye) 過去也采取比例監管,目前已取消了。
我們(men) 研究發現,與(yu) 上述國際經驗相比,經過這幾年的市場化改革,我國保險資金配置情況已基本上與(yu) 國際接軌,但同時也存在一些顯著的差別,主要包括:一是不能直接發放貸款。美國、日本、德國等國家的保險資金均可以通過貸款的形式,直接對接實體(ti) 經濟,甚至發放個(ge) 人住房按揭貸款。而在我國,保險資金不能開展貸款業(ye) 務,可選擇的投資品種不足,實踐上形成約四分之一的保險資金存放於(yu) 銀行。二是境外投資比例較低。目前,我國保險資金境外投資尚處於(yu) 探索起步階段,投資運作較為(wei) 謹慎,規模相對較小,占保險業(ye) 總資產(chan) 比重約2%。三是長期資金的價(jia) 值沒有得到應有的體(ti) 現。我國資本市場缺乏長期投資品種,長期資產(chan) 配置難,保險資金不得不被動配置短期限資產(chan) ,犧牲了投資收益,增加了短期波動性。
國際保險資金運用的基本經驗,為(wei) 我們(men) 提供了有益的借鑒。這就是要在資金運用市場化改革中,更加堅定不移地支持保險資金服務實體(ti) 經濟,更加堅定不移地創新投資產(chan) 品和方式,更加堅定不移地放鬆比例和範圍管製,將更多投資選擇權和風險判斷權交還給市場主體(ti) ,激發市場活力和創新力。
三、如何看待保險業(ye) 另類投資的快速增長
“另類投資”這個(ge) 詞被使用的頻率越來越高,但大家對它的理解不一樣,也存在一些誤解。有些觀點認為(wei) ,我國保險業(ye) 另類投資增長得太快,潛藏較大的風險。要正確看待這個(ge) 問題,一是要明確另類投資的範圍,二是要分析其增長的原因。
在我國,通常所指的另類投資,主要是指除銀行存款、債(zhai) 券、股票、基金等傳(chuan) 統投資之外的投資品種,目前主要有基礎設施投資計劃、不動產(chan) 、長期股權、以及信托等金融產(chan) 品等。從(cong) 保險資金配置情況看,截至2014年末,我國保險業(ye) 銀行存款、債(zhai) 券、股票和基金這四類資產(chan) 投資規模7.38萬(wan) 億(yi) 元,占資金運用餘(yu) 額的79.08%,仍處於(yu) 主導地位。而基礎設施、不動產(chan) 、長期股權等投資增長較快,比如2014年末,長期股權投資6399億(yi) 元,占比6.86%;投資性不動產(chan) 784億(yi) 元,占比0.84%;基礎設施投資計劃產(chan) 品等7317億(yi) 元,占比7.84%。長期股權投資、不動產(chan) 投資、基礎設施投資計劃等分別比2013年末增長59%、14%和66%。
國際上,區分另類投資與(yu) 傳(chuan) 統投資的一個(ge) 重要標準是定價(jia) 機製是否公平透明,以及收益是否相對穩定。若定價(jia) 機製不透明、不公開,並且收益也不確定,就歸為(wei) 另類投資。按照這一標準,我國保險資金投資的一些新的投資品種,比如基礎設施債(zhai) 權計劃、信托、資產(chan) 支持計劃、組合類資管產(chan) 品等,它們(men) 是具有債(zhai) 券性質的類固定收益產(chan) 品,本質上不屬於(yu) 國際所指的另類投資。其實,真正算得上另類投資隻有直接不動產(chan) 投資和長期股權投資,2014年末其投資規模為(wei) 7183億(yi) 元,占保險業(ye) 總資產(chan) 約7%。也就是說,真正另類投資規模是比較小的。我們(men) 現在將傳(chuan) 統投資之外的投資全部歸為(wei) 另類投資,變相擴大了另類投資的範圍,容易誤導大家對保險投資的理解和判斷,為(wei) 此將傳(chuan) 統投資之外的投資稱之為(wei) “非傳(chuan) 統投資”更為(wei) 準確。
我國保險業(ye) “非傳(chuan) 統投資”較快增長,有其客觀原因。一是為(wei) 提高投資收益。近年來,金融市場競爭(zheng) 激烈,保險負債(zhai) 端成本逐步上升。銀行存款、債(zhai) 券等傳(chuan) 統投資品種已無法滿足保險資產(chan) 對收益率的需求,這迫使保險機構尋找新的投資領域。二是替代貸款渠道的管製。由於(yu) 缺少像國外保險機構直接發放貸款投資渠道,保險資金不得不轉向投資信托、資產(chan) 支持計劃、基礎設施投資計劃等具有貸款性質的金融產(chan) 品。從(cong) 某種意義(yi) 上說,有些信托、資產(chan) 支持計劃等投資項目本質上與(yu) 銀行貸款類似。三是保險資金投資政策不斷放開。2012年下半年以來,保監會(hui) 發布了20多項資金運用方麵的新政策,拓寬了投資渠道,改進了比例監管政策,其中包括放開對信托等金融產(chan) 品的投資,開展資產(chan) 管理產(chan) 品試點工作。同時,推進基礎設施債(zhai) 權計劃備案製轉為(wei) 注冊(ce) 製的改革,大大提高發行效率,從(cong) 製度和機製方麵促進了保險業(ye) “非傳(chuan) 統投資”的增長,更好地支持了實體(ti) 經濟發展。
另外,最近有文章將保險業(ye) 另類投資描述為(wei) 影子銀行,這是明顯不正確的判斷,是一種誤解。無論從(cong) 影子銀行的定義(yi) 看,還是從(cong) 風險和監管角度看,保險業(ye) 另類投資均算不上是影子銀行業(ye) 務。首先,FSB(金融穩定理事會(hui) )於(yu) 2011年4月給出一個(ge) 定義(yi) ,影子銀行是銀行監管體(ti) 係之外,可能引發係統性風險和監管套利等問題的信用中介體(ti) 係。2013年國務院辦公廳下發了《關(guan) 於(yu) 加強影子銀行監管有關(guan) 問題的通知》,對國內(nei) 影子銀行業(ye) 務進行界定。對照這些定義(yi) 、界定,保險機構開展另類投資明顯不屬於(yu) 影子銀行業(ye) 務。其次,保險業(ye) 另類投資未產(chan) 生影子銀行所具有的高杠杆風險、期限錯配帶來流動性風險等問題。再次,保險業(ye) 包括另類投資在內(nei) 的各項投資均受到嚴(yan) 格的監管,受資本金和償(chang) 付能力的約束,並且是風險越高的投資,需要消耗更多的資本金。
四、如何理性看待“資產(chan) 驅動負債(zhai) ”業(ye) 務
長期以來,社會(hui) 上很多觀點認為(wei) 保險公司的首要職能是保障風險,收益也應主要來源於(yu) 承保利潤,而對保險資金運用的重視不夠。實踐中,保險公司也逐漸形成了以承保業(ye) 務為(wei) 核心的傳(chuan) 統管理運作體(ti) 係。在這種模式下,先確定赛马会APP下载官网的期限、久期、承諾收益以及營銷策略等,取得保費收入後,再交由投資部門管理運作,尋找資產(chan) 與(yu) 之相匹配。從(cong) 資產(chan) 負債(zhai) 管理的技術角度看,體(ti) 現為(wei) “先負債(zhai) 後資產(chan) ”、“負債(zhai) 驅動資產(chan) ”的特點。
“負債(zhai) 驅動資產(chan) ”模式的優(you) 點是,更為(wei) 貼近客戶意願和承保業(ye) 務競爭(zheng) 需要,比如製定有競爭(zheng) 力的收益率等,容易受到保險消費者歡迎,有利於(yu) 較快地擴大業(ye) 務規模和市場份額。其不足之處在於(yu) :一是資產(chan) 市場的變化往往比負債(zhai) 市場的變化要快且劇烈,被動地尋找資產(chan) 匹配既有負債(zhai) 是較為(wei) 困難的;二是片麵強調負債(zhai) 規模,造成保險公司盲目擴張,甚至不計成本;三是可能存在或導致利差損風險,如在1995年-1999年形成的大量利差損保單。
與(yu) “負債(zhai) 驅動資產(chan) ”相對的是“資產(chan) 驅動負債(zhai) ”模式。相比之下,“資產(chan) 驅動負債(zhai) ”以資產(chan) 主導赛马会APP下载官网的開發,在充分了解市場可能供資產(chan) 組合的前提下,再確定負債(zhai) 組合,也就是說,“先定資產(chan) 回報,再定負債(zhai) 承諾”。這種模式,優(you) 先考慮了資產(chan) 收益的約束和承諾收益的可實現性,從(cong) 資產(chan) 負債(zhai) 管理的技術角度,有效解決(jue) 了利差損、錯配等經營風險,從(cong) 整體(ti) 上降低了保險公司的係統性風險。
近年來,隨著我國居民財富增加和金融市場發展,資產(chan) 管理需求快速增長,加快赛马会APP下载官网創新成為(wei) 保險行業(ye) 最緊迫的任務。赛马会APP下载官网不僅(jin) 要滿足保險保障的基本需求,還要提供一定的收益水平增強行業(ye) 吸引力和競爭(zheng) 力。當前,有一些保險公司,嚐試通過做大投資來增加資產(chan) 規模,提升資產(chan) 收益水平,反過來在承保端吸引客戶資金的流入,實施“資產(chan) 驅動負債(zhai) ”模式以獲得相對競爭(zheng) 優(you) 勢,這種嚐試有其積極意義(yi) :一是在利率下行周期中盡可能多的配置高收益長久期資產(chan) ;二是提升赛马会APP下载官网收益率,在大資產(chan) 管理時代贏得競爭(zheng) 優(you) 勢,避免被邊緣化;三是促進建立保險資產(chan) 管理和負債(zhai) 管理之間的聯動協調機製,化解負債(zhai) 盲目發展可能帶來的利差損風險,增強保險公司運作穩健性;四是實現保險行業(ye) 新的增長方式,用投資收益反哺大病保險、巨災保險等民生保障產(chan) 品,促進行業(ye) 可持續發展。
需要強調的是,切實做好資產(chan) 負債(zhai) 管理,擁有強大的投資能力和高超的風險管理水平是“資產(chan) 驅動負債(zhai) ”模式良性發展的關(guan) 鍵。從(cong) 國際經驗看,保險行業(ye) 在從(cong) 起步到成熟的發展過程中,伴隨著投資能力的提升,也出現了負債(zhai) 驅動型、資產(chan) 負債(zhai) 共同驅動型和資產(chan) 驅動型等不同模式,並按照不同賬戶進行管理。在國內(nei) ,費率市場化、資金運用市場化改革等正在不斷深入,投資能力和風險管理能力較強的公司,將成為(wei) 市場化改革的最大受益者,逐步形成保險業(ye) 差異化競爭(zheng) 格局。麵對“資產(chan) 驅動負債(zhai) ”模式,切不可談之色變,需要我們(men) 深入剖析其發展內(nei) 在規律和潛在風險,正麵積極應對,加快研究製定資產(chan) 負債(zhai) 匹配的監管製度,切實守住風險底線。
五、如何客觀評價(jia) 保險資金運用的風險
關(guan) 於(yu) 保險資金運用風險的大小,大家都較為(wei) 關(guan) 心,談論得比較多。對於(yu) 風險問題,近年來我們(men) 有這樣一個(ge) 體(ti) 會(hui) ,管得過多、過死也是一種風險。事無巨細的管製、審批,容易導致發展動力不足,投資能力較弱,投資收益率偏低,這對於(yu) 有負債(zhai) 成本的保險資金來說,本身就是風險,甚至可能是係統性風險。不可否認,市場化改革意味著把更多風險判斷權和投資選擇權交給市場主體(ti) ,勢必增加一些風險的來源和種類,比如能力不足風險、投資衝(chong) 動風險、風險交叉傳(chuan) 遞風險以及道德風險等。但是,我們(men) 認為(wei) 通過強化事中事後監管,建立現代化的監管體(ti) 係,完全能夠應對上述風險隱患。
從(cong) 這兩(liang) 年保險資金運用實踐看,保險投資品種的多元化,本身就有效地分散了投資風險,減少了對股市的過度依賴,提高了投資收益,穩步化解了投資收益率偏低帶來的係統性風險。有學者還專(zhuan) 門對此進行了研究,得出的結論是:保險資金運用比例放開後,提高了分紅赛马会APP下载官网的投資收益率,但並沒有擴大風險;同時減少了退保,提高了其發展速度。目前,保險資金運用風險總體(ti) 可控,主要表現在:
一是始終保持以固定收益類資產(chan) 為(wei) 主的配置結構,守住了風險底線。即使在今年上半年股票市場大幅度上漲期間,銀行存款、債(zhai) 券、基礎設施投資計劃等各類固定收益類資產(chan) 的占比仍接近80%。根據測算,2014年各項固定收益類產(chan) 品實現投資收益3716.52億(yi) 元,給全部保險資產(chan) 提供了4.37個(ge) 百分點的收益。
二是資產(chan) 質量較為(wei) 優(you) 良。存款主要集中在五大國有商業(ye) 銀行和上市股份製商業(ye) 銀行。2014年末,在保險機構的銀行存款中,五大國有商業(ye) 銀行占比42.13%,上市股份製商業(ye) 銀行占比36.70%,兩(liang) 者合計78.83%。債(zhai) 券主要是國債(zhai) 、金融債(zhai) 及高信用等級企業(ye) 債(zhai) 。2014年末,保險機構持有的AAA評級債(zhai) 券占比53.17%,還持有的國債(zhai) 、地方政府債(zhai) 和政策性金融債(zhai) 等不評級的、具有更高信用評級的債(zhai) 券占比34.96%,這兩(liang) 種債(zhai) 券合計占比88.13%。基礎設施投資計劃等創新產(chan) 品,大都采取銀行或大型企業(ye) 擔保、資產(chan) 支持等信用增級措施,總體(ti) 安全性較高,信用風險較低。比如,2014年中國保險資產(chan) 管理業(ye) 協會(hui) 共注冊(ce) 債(zhai) 權投資計劃項目157個(ge) ,其中免增信18個(ge) 、A類擔保65個(ge) 、B類擔保58個(ge) 、C類擔保8個(ge) 。有8個(ge) 項目采取了“B類+C類”或者“A類+C類”擔保的結構。
三是流動性相對充足。活期存款、貨幣市場基金、國債(zhai) 等流動性較高的資產(chan) 占比接近10%,總體(ti) 能夠滿足退保賠付等資金流轉需要,流動性風險較小。根據測算,2014年末,壽險公司流動性資產(chan) 7955.42億(yi) 元,占當期總資產(chan) 10.28%。2014年壽險公司退保和滿期給付支出6486.63億(yi) 元。在不考慮新增保費收入情況下,這些流動性資產(chan) 能夠滿足14.7個(ge) 月正常的資金流出需求。2014年末,產(chan) 險公司流動性資產(chan) 1425.16億(yi) 元,占當期總資產(chan) 10.35%。2014年產(chan) 險公司賠款支出3968.27億(yi) 元。在不考慮新增保費收入情況下,產(chan) 險公司流動性資產(chan) 能夠滿足4.3個(ge) 月正常的資金流出需求。
四是實行專(zhuan) 業(ye) 化運作及資金全托管製度。大型國有保險公司、保險資產(chan) 管理公司管理著行業(ye) 80%以上的資產(chan) ,這些機構內(nei) 部控製相對健全、專(zhuan) 業(ye) 化程度較高,通常具備較好的風險管控水平。此外,已建立銀行存款、債(zhai) 券、股票以及另類投資等投資資產(chan) 全托管機製,實現第三方托管和監督,大大減少了操作風險。
六、如何理解保險資金運用市場化改革和強化事中事後監管
過去,保險資金受到嚴(yan) 格的管製,就是通常理論上所講的保險抑製。主要表現在:一是渠道限製,主要於(yu) 投資公開市場產(chan) 品,而直接服務實體(ti) 經濟的力度有限,未能充分分享到經濟發展帶來的成果;二是比例限製,存在很多監管比例的約束。據說,我們(men) 可能是世界上比例限製最多、最複雜的國家;三是行業(ye) 活力不足,審批和管製過嚴(yan) 過細,微觀幹預過多,雖防範了風險,但也導致了保險機構自主發展動力不足、創新不足,市場競爭(zheng) 力較弱,行業(ye) 投資能力難以提升。由於(yu) 這些限製和壁壘所形成的保險抑製,極大地傷(shang) 害了保險資金運用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進而製約了投資收益、赛马会APP下载官网的競爭(zheng) 力。2008年至2012年,行業(ye) 投資收益率分別為(wei) 1.89%、6.41%、4.84%、3.49%和3.39%,大部分年度收益率低於(yu) 5年期存款利率,保險長期資金價(jia) 值沒有得到應有的體(ti) 現。
2012年開始,在保監會(hui) 黨(dang) 委的領導下,按照市場化改革取向,把“簡政放權、放管結合”、“放開前端、管住後端”作為(wei) 改革總體(ti) 思路,穩步推進保險資金運用改革工作。一是穩步拓展保險資金投資渠道。陸續放開股權、不動產(chan) 投資等範圍,放開保險資金投資創業(ye) 板、優(you) 先股、創業(ye) 投資基金、私募股權投資基金、資產(chan) 支持計劃等,基本實現與(yu) 實體(ti) 經濟的全麵對接。二是推進比例監管政策改革。建立以大類資產(chan) 分類為(wei) 基礎,多層次的比例監管新體(ti) 係,將原先50餘(yu) 項監管比例減少至10餘(yu) 項,大幅度減少了比例限製,提升了資產(chan) 配置自由度。三是推進保險資管產(chan) 品注冊(ce) 製改革。將基礎設施投資計劃等資管產(chan) 品發行方式由備案製改為(wei) 注冊(ce) 製,發行效率顯著提升。2015年9月底注冊(ce) 規模1.22萬(wan) 億(yi) 元,是注冊(ce) 製改革前7年規模總和的3.9倍。四是創新監管理念和方式,切實轉變監管方式,將監管重心放在事中事後監管上,牢牢守住風險底線。
近年來,保險資金運用市場化改革顯著增強了市場活力,釋放了改革紅利,積極成效正在逐步顯現。一是多元化的資產(chan) 配置格局基本形成,投資範圍和領域已與(yu) 國際基本一致。二是支持實體(ti) 經濟發展的力度不斷加大,領域更加寬廣,效率顯著提升,累計投資超過萬(wan) 億(yi) 元,有力地支持了交通、能源、鐵路、公路、水利等國家重大基礎設施建設,以及棚戶區改造等民生工程。三是創新能力不斷增強。推進籌建中國保險投資基金以及保險資產(chan) 登記交易平台,更好地發揮保險資金長期優(you) 勢,促進實體(ti) 經濟轉型升級。此外,還試點項目資產(chan) 支持計劃、股權投資計劃、私募基金等,增加了保險資產(chan) 管理產(chan) 品的多樣性。四是投資收益創五年來最好水平。2014年保險資金運用財務收益率6.30%,綜合收益率9.17%,雙雙創近5年來最好水平。2015年1-9月,保險資金運用收益5968.5億(yi) 元,同比增長83.9%,年化財務收益率7.9%。
經過多年來的努力,保險資金運用現代化監管框架基本形成。一是建立了集中、專(zhuan) 業(ye) 和規範的運作機製。推進保險總公司統一集中管理保險資金。保險公司通過專(zhuan) 門建立資產(chan) 管理部、保險資產(chan) 管理公司進行專(zhuan) 業(ye) 化管理。二是實行大類資產(chan) 比例監管。設置股權、不動產(chan) 、金融產(chan) 品等投資比例上限,並對單一投資品種設置集中度上限,防範係統性風險。三是強化償(chang) 付能力監管。償(chang) 付能力監管越來越緊,越來越精細。我會(hui) 於(yu) 2015年2月發布中國風險導向的償(chang) 付能力體(ti) 係17項監管規則,推進從(cong) “償(chang) 一代”向“償(chang) 二代”的轉變,推動保險機構提高風險管理能力和加強資產(chan) 負債(zhai) 匹配管理。四是實施投資能力牌照化管理。落實風險責任人,加強對股票、股權等7類高風險領域的投資能力監管和牌照化管理,要求建立完善有關(guan) 製度、人員及運作機製等。五是推進“1+5”多工具事中事後監管。以非現場監測和現場檢查為(wei) 核心,綜合運用信息披露、分類監管、內(nei) 部控製、資產(chan) 負債(zhai) 管理、資產(chan) 托管等事中事後監管工具。
下一步,我們(men) 將按照保監會(hui) 黨(dang) 委統一部署,繼續堅持走放管結合、轉變監管方式、堅守風險底線的路子。一是繼續深化保險資金市場化改革,切實簡政放權,轉變監管方式,進一步把“投資選擇權”和“風險判斷權”交還給市場主體(ti) 。二是支持保險資金運用創新,進一步支持創新保險資金運用方式,豐(feng) 富交易結構,提高保險資金配置效率,助力經濟轉型升級。三是強化事中事後監管。加強風險監測和預警,充分運用信息披露等事中事後監管工具,不斷加大檢查和處罰力度,堅守不發生係統性區域性風險底線。四是加強保險資金運用法治建設。不斷健全完善保險資金運用政策製度,切實用法律製度來規範保險資金運用,防範投資風險,支持和保障保險資金更好地服務實體(ti) 經濟發展。
想了解更多新聞資訊或有保險規劃需求的朋友,點擊下方圖片,免費報名谘詢,會(hui) 有專(zhuan) 業(ye) 理財師為(wei) 您耐心講解,協助規範投保並提供周全的後續理賠服務。
原創文章,作者:香港赛马会网络平台-車車,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s://www.b2g419.com/bxzs/bxnew/498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