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近期,對69家壽險公司(個(ge) 別公司未披露)官網披露的數據逐一梳理發現,今年一季度,共35家公司盈利,淨利潤合計275.9億(yi) 元;其餘(yu) 34家虧(kui) 損公司合計虧(kui) 損160.2億(yi) 元,其中,虧(kui) 損“最厲害”的10家壽險公司共虧(kui) 損128億(yi) 元。
“受經濟下行壓力較大、資本市場波動以及保險合同準備金基準收益率曲線變動因素影響,保險行業(ye) 一季度預計淨利潤389.36億(yi) 元,較上年同期下降55.29%,行業(ye) 淨利潤遭遇腰斬。這一現象反映出當前宏觀經濟增速放緩,行業(ye) 市場競爭(zheng) 加劇,險企盈利下滑等逐漸成為(wei) 行業(ye) 發展過程中必須克服的困難和挑戰。”首創證券指出。
某中型險企投資負責人表示,在當前利率下行、資產(chan) 荒的大前提下,公司二季度乃至下半年將在保證適當流動性的前提下,以配置穿透當前經濟周期的長久期項目類資產(chan) 為(wei) 主,例如不動產(chan) 、基礎設施債(zhai) 權計劃、股權投資計劃等,同時抓住美國加息的經濟周期機會(hui) ,適當配置美元資產(chan) 。
一季度:
利潤總額同比減少409億(yi) 元
保監會(hui) 公布的行業(ye) 運行數據顯示,2016年一季度,受經濟下行壓力較大、資本市場波動因素影響,壽險公司預計利潤總額154.84億(yi) 元,同比減少409.36億(yi) 元,下降72.56%。
統計顯示,一季度盈利前十的壽險公司依次平安人壽(123億(yi) 元)、中國人壽(49.9億(yi) 元)、新華保險(19.9億(yi) 元)、太保壽險(16.4億(yi) 元)、泰康人壽(15.4億(yi) 元)、太平人壽(11.4億(yi) 元)、陽光人壽(9.9億(yi) 元)、民生保險(5.8億(yi) 元)、華夏保險(3.4元)、安邦人壽(3.3億(yi) 元)。
而盈利倒數“前十”的壽險公司共計虧(kui) 損128億(yi) 元,虧(kui) 損額最大的壽險公司虧(kui) 損38億(yi) 元。虧(kui) 損額較大的壽險公司多數偏重銀保渠道,規模保費中“保戶投資款新增交費”占比較大。個(ge) 別公司保費策略比較激進,也是舉(ju) 牌專(zhuan) 業(ye) 戶。
根據多家險企發布的公告,資本市場波動以及保險合同準備金基準收益率曲線變動是壽險公司出現大麵積虧(kui) 損的主要原因。
從(cong) 資本市場的波動對投資收益的影響來看,長江證券分析,由於(yu) 當前我國保險公司的利潤來源仍主要依靠杠杆融資進行投資並獲取投資利差為(wei) 主,因而受宏觀經濟周期波動影響較大。經濟下行造成市場投資收益出現下滑,而負債(zhai) 成本相對穩定,這會(hui) 導致行業(ye) 整體(ti) 利差收窄,對行業(ye) 整體(ti) 利潤水平造成負麵影響。
數據顯示,四大上市險企一季度實現投資收益698.44億(yi) 元,同比下滑31.3%,其中股票價(jia) 差貢獻減少是最主要的原因,保險公司麵臨(lin) 的投資壓力增加。
傳(chuan) 統險準備金折算率方麵,根據2009年保險公司製定執行的新會(hui) 計準則,在2015年利率下行過程中,由於(yu) 對險企淨利潤的影響體(ti) 現滯後,預計傳(chuan) 統險準備金折算率將在2016年出現較大降幅,進而提升各家險企的統險準備金計提數額,對險企財務報表中的稅前利潤產(chan) 生負麵影響。
根據2015年上市險企年報數據,若其他變量不變,折現率假設比當前假設減少25個(ge) 基點,將對險企財務報表中的稅前利潤產(chan) 生約40%的負麵影響。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一季度保險行業(ye) 整體(ti) 淨利下滑,但在4月滬深300指數下跌1.91%大背景下,保險wind指數卻上漲了0.63%,行業(ye) 表現跑贏大盤。金融行業(ye) 分板塊來看,保險表現強於(yu) 券商(-5.42%),弱於(yu) 銀行(1.51%)。
對策:
資產(chan) 端與(yu) 負債(zhai) 端雙向變化
在一季度出現大麵積虧(kui) 損的大環境下,如何扭虧(kui) 為(wei) 盈成為(wei) 眾(zhong) 多壽險公司關(guan) 心的問題。一方麵,壽險公司通過配置穿透當前經濟周期的長久期項目類資產(chan) 來改變以前的資產(chan) 配置策略;另一方麵,在負債(zhai) 端,一些公司不惜以保費下滑為(wei) 代價(jia) ,開始調整產(chan) 品結構,推動長期期交等保障型產(chan) 品。
從(cong) 資產(chan) 配置來看,不少險企開始限製或降低權益類資產(chan) 比例,來保證投資收益。數據顯示,一季度末,11.99萬(wan) 億(yi) 元的險資運用餘(yu) 額中,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合計占比14.03%,較年初下降1.15個(ge) 百分點。
產(chan) 品策略方麵,一方麵,當前市場利率的持續走低為(wei) 保險公司優(you) 化險種結構、積極發展保障型保險提供了良好的經濟環境;另一方麵,在新規實施後,一些公司不得不選擇高價(jia) 值業(ye) 務。
以往保險公司往往通過大量銷售高現金價(jia) 值保單來擴大保費規模,充實保險投資資金,在資本市場行情上漲時獲得較高的利差;而在市場收益率普遍下行時,保險公司繼續擴大銷售理財型保險會(hui) 在負債(zhai) 端提高承保成本,在缺乏高收益資產(chan) 配置的情況下,無疑會(hui) 給企業(ye) 的盈利能力帶來負麵影響,因而不少險企開始由投資驅動型向價(jia) 值增長型業(ye) 務結構的轉型,逐漸降低負債(zhai) 端的融資成本。
海通證券近期發布的研報分析,在保監會(hui) 嚴(yan) 防資產(chan) 負債(zhai) 錯配風險和流動性風險,並對中短存續期產(chan) 品(包括萬(wan) 能險)進行嚴(yan) 格監管的情況下,“平台類”公司的中短存續期萬(wan) 能險保費收入將呈現出增速放緩、總量穩定、逐漸退出的發展趨勢。由於(yu) 監管規定並未對五年期產(chan) 品做出嚴(yan) 格限製,預計今年“平台類”公司將會(hui) 陸續推出五年期產(chan) 品以應對此次變化。
研報稱,附加萬(wan) 能險的“以附促主”的銷售模式正成為(wei) 主流,預計更多的保險公司將在主險基礎上附加結算利率較高的附加萬(wan) 能險(非高現價(jia) )來提升產(chan) 品吸引力。這種模式對於(yu) 主險銷售的促進作用明顯,且自身風險可控,已經得到國壽、太保、泰康等公司的廣泛應用,預計未來發展空間較大。另外,保障型期交萬(wan) 能險也存在一定的發展空間。
想了解更多新聞資訊或有保險規劃需求的朋友,點擊下方圖片,免費報名谘詢,會(hui) 有專(zhuan) 業(ye) 理財師為(wei) 您耐心講解,協助規範投保並提供周全的後續理賠服務。
原創文章,作者:香港赛马会网络平台-車車,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s://www.b2g419.com/bxzs/bxnew/49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