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隨著支付寶“相互保”的走熱,相互保險這一模式也走進大眾(zhong) 視野,恰逢國內(nei) 4家相互保險組織齊齊交出前三季成績單,藍鯨保險梳理發現,截至三季度末,除陽光農(nong) 業(ye) 相互保險公司(以下簡稱“陽光農(nong) 險”)實現盈利外,其餘(yu) 三家“年輕”的相互保險社仍處虧(kui) 損狀態。
縱觀目前相互保險社發展現狀,經營、資本補充壓力大,缺乏激勵機製,仍處“摸著石頭過河”階段,發展空間相對有限。未來如何謀生,對此,專(zhuan) 家建議稱,重度垂直、貼近市場創新,或是唯一出路。
前三季度相互保險組織1盈3虧(kui) ,保費收入均上行
整體(ti) 來看,除承接支付寶平台相互保險大病互助計劃的信美相互人壽保險社(以下簡稱“信美相互”)外,國內(nei) 還存在眾(zhong) 惠財產(chan) 相互保險社(以下簡稱“眾(zhong) 惠相互”)、匯友建工財產(chan) 相互保險社(以下簡稱“匯友互助”)、陽光農(nong) 險等三家相互保險組織,從(cong) 細分領域來看,涵蓋壽險、財險以及農(nong) 險。
4家相互保險組織中,陽光農(nong) 險成立時間較長,其餘(yu) 3家均成立於(yu) 2017年,略顯“稚嫩”。細分來看,陽光農(nong) 險設立於(yu) 2005年,是國內(nei) 唯一相互製農(nong) 險公司,也是五家專(zhuan) 業(ye) 農(nong) 險公司之一,開設險種包括種植業(ye) 保險、養(yang) 殖業(ye) 保險類涉農(nong) 保險,以及責任保險、車險等。
信美人壽主要針對發起會(hui) 員等特定群體(ti) 的保障需求,發展長期養(yang) 老保險和健康保險業(ye) 務;眾(zhong) 惠相互主要針對特定產(chan) 業(ye) 鏈的中小微企業(ye) 和個(ge) 體(ti) 工商戶的融資需求,開展信用保證保險等特定業(ye) 務;匯友建工則對建築領域的特定風險保障需求,開展工程履約保證保險、工程質量保證保險等新型業(ye) 務。
如今,4家相互保險社今年前三季業(ye) 績“出爐”,藍鯨保險梳理發現,前三季度,陽光農(nong) 業(ye) 保險業(ye) 務收入32.62億(yi) 元,同比略微上漲4個(ge) 百分點,其餘(yu) 3家相互保險社暫無可比數據,但前3季度保險保險業(ye) 務收入均已超過去年全年。眾(zhong) 惠相互、信美人壽保險業(ye) 務收入分別達到3.11億(yi) 元、2.7億(yi) 元,匯友建工體(ti) 量相對較小,為(wei) 0.2億(yi) 元。
淨利潤方麵,前三季度,4家相互保險社中,僅(jin) 有陽光農(nong) 險實現0.78億(yi) 元的淨利潤,其餘(yu) 3家則均處於(yu) 虧(kui) 損狀態,信美人壽、眾(zhong) 惠相互分別虧(kui) 損0.84億(yi) 元、0.71億(yi) 元,匯友建工淨虧(kui) 損0.17億(yi) 元。
事實上,去年全年,信美相互、眾(zhong) 惠相互、匯友建工也各自虧(kui) 損1.69億(yi) 元、0.61億(yi) 元以及0.3億(yi) 元,這或與(yu) 籌建初期業(ye) 務推進費用較高有所關(guan) 聯,以眾(zhong) 惠相互為(wei) 例,去年末,其綜合費用率和綜合成本率均在700%左右。
對於(yu) 唯一盈利的陽光農(nong) 險,上海對外經貿大學保險係主任郭振華對藍鯨保險分析道,“農(nong) 業(ye) 保險具有特殊性,有政府補貼,容易實現盈利”。
從(cong) 償(chang) 付能力來看,隨著業(ye) 務的開展,4家保險機構的償(chang) 付能力在3季度均有所下降,但整體(ti) 充足,高於(yu) 行業(ye) 平均水平。
摸石頭過河,細分領域相互保險機構自行探路
與(yu) 常見保險公司不同的是,相互保險社由具有同質風險保障需求的人群,按照平等互助原則組織起來,提供自我保險服務,以滿足成員的保障需求而非投資回報,某種意義(yi) 上,即相互保險社並不以盈利為(wei) 目的。
對於(yu) 相互保險製度,業(ye) 內(nei) 也有不同看法。從(cong) 細分領域來看,南開大學金融學院保險經濟與(yu) 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朱銘來即對藍鯨保險指出,部分赛马会APP下载官网,如農(nong) 險,此前風險較大且難以獲取高額利潤,因此在市場化運作基礎上,以相互保險的形式出現。
“陽光農(nong) 險實質上並非完全意義(yi) 上的相互保險社”,中國精算師協會(hui) 創始會(hui) 員徐昱琛對藍鯨保險分析道,其指出,陽光農(nong) 險更大意義(yi) 上是相互製的保險公司,“隻是在名字當中有相互兩(liang) 個(ge) 字”。
為(wei) 何衍生出相互保險製度?“首先是風險的確存在,但傳(chuan) 統保險公司由於(yu) 種種原因不太願意去做,其次是這些人群易於(yu) 聚集,且能夠保證風控”,徐昱琛以船舶互保為(wei) 例,其指出,因潛在風險較大,船舶一部分由保險公司承保,剩餘(yu) 部分由船舶主組成共保體(ti) ,盡管非商業(ye) 保險模式,但也運行多年,此外,大貨車司機、井下煤礦工人等,具有特定風險,均可為(wei) 自保對象。
事實上,3家“年輕”的相互保險機構所謀領域各有側(ce) 重,貨車司機相互保險服務,正是眾(zhong) 惠相互主打項目之一。
數據顯示,目前從(cong) 事公路物流的司機人群超過3000萬(wan) 人,2016年月均收入僅(jin) 6000元,64%貨車司機未購買(mai) 商業(ye) 保險,“中國物流之都駕乘人員意外傷(shang) 害互助計劃”即在此背景下誕生,以期提高高危職業(ye) 人群的保險覆蓋率。從(cong) 在售產(chan) 品來看,眾(zhong) 惠相互主要集中於(yu) 信用保險、保證保險、意外保險以及健康保險四大項目。
匯友建工則瞄準建設工程領域,專(zhuan) 注保證保險和責任險,涉及建設工程招標、合同履約、工程款項支付、農(nong) 民工工資支付等,對應產(chan) 品包括投標保證保險、施工合同單獨履約保證保險等多險種,“為(wei) 建築行業(ye) 提供全流程保險服務”。
信美相互則發力養(yang) 老、健康領域,推出壽險、意外保險和醫療保險等,數據顯示,截止3季度末,其共有會(hui) 員2.68萬(wan) 名,在未對接“相互保”參與(yu) 人群之前,會(hui) 員數量或未顯可觀。
“去年籌建3家相互保險社後,截止目前,暫未有新公司被放行”,徐昱琛說道,監管或也存有放手試水,自行探索的想法,“先自己盡力做好”。
“沃土”還是“鹽堿地”,相互保險國內(nei) 發展空間仍需探討
值得關(guan) 注的是,由於(yu) 相互保險組織沒有股東(dong) 且無資本金,初始運營資金實質上為(wei) 股東(dong) 借款,後期運營資金則來源於(yu) 股東(dong) 借款或保費結餘(yu) 。那麽(me) ,國內(nei) 市場對於(yu) 相互保險社而言,究竟是“沃土”還是“鹽堿地”,能否維持後期有效運轉呢?
一方麵,“相互保險主要是承保其他保險公司不願承保,或者做得不夠好的領域”,北京工商大學保險研究中心王緒瑾對藍鯨保險分析道,相互保險製度可在一定程度上防範道德風險、逆向選擇以及合理避稅。
另一方麵,從(cong) 相互保險所追求的理念來看,“不追求短期收益,為(wei) 股份製保險難以覆蓋的中低收入人群、高風險領域提供保險服務”,決(jue) 定相互保險難以利用社會(hui) 資本且規模有限,同時或也缺乏激勵機製。
此外,相互保險目標人群定位於(yu) 中低收入、高風險領域人群,或存在較大潛在風險。“需要通過擴大參保人群,提高規模保費來分攤風險”,王緒瑾建議道,政府機構可相對應給予支持。
“不以營利為(wei) 目的,這是與(yu) 商業(ye) 保險機構最根本的不同”,經濟學家宋清輝說道,“沒有利益就很難產(chan) 生動力”,後期或將麵臨(lin) 諸如經營、資本補充等方麵的壓力,發展空間或相對有限。
“純粹從(cong) 相互保險社角度去運作的話,某種程度也是出力不討好”,徐昱琛指出,運作好,需要給會(hui) 員分紅利,運作差,需要不斷補貼運營資金。
相互保險行業(ye) 內(nei) 人士給出自己的看法,“我們(men) 的生存之道和大公司完全不同”,眾(zhong) 惠相互董事長李靜坦言稱,重度垂直,小而美、專(zhuan) 而精為(wei) 唯一出路。
除專(zhuan) 注細分領域外,郭振華則指出,“重要的是創新”,其表示,相互保險可由市場來決(jue) 定,“假如真正能夠為(wei) 企業(ye) 和個(ge) 人節約保險成本,就有前途”。
值得關(guan) 注的是,王緒瑾也提醒稱,從(cong) 曆史狀況來看,不少老牌相互保險社轉為(wei) 股份製公司,隨著規模發展,相互保險社受限於(yu) 融資能力,競爭(zheng) 力有限,或也會(hui) 作出考量。
想了解更多新聞資訊或有保險規劃需求的朋友,點擊下方圖片,免費報名谘詢,會(hui) 有專(zhuan) 業(ye) 理財師為(wei) 您耐心講解,協助規範投保並提供周全的後續理賠服務。
原創文章,作者:香港赛马会网络平台-車車,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s://www.b2g419.com/bxzs/bxnew/590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