譜藍君曾經收到過很多這類問題:購買(mai) 保險的時候,是否可以不如實告知?

再反觀另一麵,很多人一談到“保險”,可能馬上就會(hui) 撇嘴——
“保險公司這麽(me) 精,買(mai) 的時候說得好好的,到了理賠的時候就難了~你沒看到,報紙上經常能看到理賠難的新聞?”
保險“理賠難”,這似乎成了“保險”最被人詬病的罪名;而且常常上熱搜。
事實真的如此嗎?今天,跟大家聊聊“理賠難”這個(ge) 話題。
主要內(nei) 容如下:
- 保險拒賠率真的很高嗎?
- 真正影響理賠的因素
- 觸目驚心的案例們
- 譜藍君總結
先說我自己吧,我和我的家庭買(mai) 的保單不少,到目前為(wei) 止,大概理賠過七八次。
其中有三、四次是我的孩子意外受傷(shang) 住院,有兩(liang) 次是我被魚骨頭卡到,還有一次是我的腿因為(wei) 打球崴到骨折。
我的被拒賠率是多少呢?是零(這裏麵不包括我的車險啊)。所有的理賠都是快速如期支付了。
為(wei) 什麽(me) 大家還會(hui) 覺得保險理賠難,拒賠率高呢?
重要原因,是“好事不出門 壞事傳(chuan) 千裏”。
你想啊,保險公司收了錢,理賠是應該的,是沒有新聞價(jia) 值的。
可一旦有一單拒賠,甭管是應不應該拒賠,當事人找媒體(ti) 去鬧,事情就傳(chuan) 開了,也就落下一個(ge) 負麵形象。
前段時間和一位在媒體(ti) 工作的朋友吃飯,她就感慨,媒體(ti) 人看的負麵新聞太多 ,什麽(me) 都不相信,保險意識落後,動不動就說保險是騙人的。
結果,媒體(ti) 人自己或者家人一生病,家裏的經濟就垮了,不得不向公眾(zhong) 籌錢。這些事,每年都在媒體(ti) 圈裏頻繁發生。
那麽(me) 實際上,保險公司的理賠率到底有多少呢?
每年,保險公司都會(hui) 公布自家的理賠數據,過往兩(liang) 年我們(men) 都有為(wei) 大家整理各保司的理賠數據:


每年的數據顯示:各家理賠率基本都在96%以上,甚至大多在98%以上!
所以,千萬(wan) 不要被“好事不出門 壞事傳(chuan) 千裏”的現象,幹擾你的判斷力,帶著有色眼鏡去看待保險。
關(guan) 於(yu) ”理賠“這個(ge) 話題,不僅(jin) 坊間有很多“黑”色言論,保險業(ye) 內(nei) 也常常會(hui) 互黑。
線下代理人和互聯網保險公司也會(hui) 互掐——
線下代理人認為(wei) 線上投保,會(hui) 導致理賠沒人服務;而互聯網保險公司則說線下的理賠效率低。
互聯網投保和線下投保,理賠時各有好處。
互聯網大大提升了整個(ge) 保險理賠的效率,“小額快賠”已經成為(wei) 主流,2000元以下理賠金額,直接在線提交影像資料,快到當天一兩(liang) 個(ge) 小時就有到賬的。
當然,一個(ge) 服務好的線下代理人,能夠顧及到客戶在理賠中出現的情感需求,這也是很多互聯網投保無法做到的。
但其實,真正影響理賠服務的,和我們(men) 這張保單在線上還是線下買(mai) 的完全無關(guan) ,和你在哪家保險公司買(mai) 的關(guan) 係也不大。
真正影響理賠的是——
1.沒有如實告知
很多人在不知情,或者保險顧問的誤導下,投保時沒有如實告知健康或職業(ye) 等狀況,導致原本不符合投保條件的,也投保了。
出險後,被保險公司查出來的,保險公司當然會(hui) 合法拒保了。
這是最常見的被拒保的理由。
大家不要低估保險公司對此的調查能力,不要抱有僥(jiao) 幸心理。投保時一定要如實告知。
健康告知時,要重點看健康問卷中是否問及:過往幾年的體(ti) 檢異常、慢性病及相關(guan) 檢查、精神類疾病、既有手術史。
這些都是容易被忽略的點。
2.不了解自己的保單“擺烏(wu) 龍”
明明是買(mai) 了A保障,我卻以為(wei) 是買(mai) 了B保障。
你別以為(wei) 這是天方夜譚。我從(cong) 業(ye) 十幾年的經驗告訴我,網絡很多人說的“理賠難”的個(ge) 案,相當一部分是這種情況:明明你買(mai) 的是一份意外險,結果發生重疾時,卻去找保險公司理賠。理賠不成,就在網絡上“噴”。
這種傻傻分不清楚的情況,一方麵有代理人誤導的因素,另一方麵也有客戶自身的原因,為(wei) 什麽(me) 你不去認真了解一下自己的保險呢?
不要以為(wei) 自己買(mai) 了一份“險”,意思意思,就能解決(jue) 所有問題;要清楚地了解自己的需求,了解自己的所有風險點。
3.犯一些習(xi) 慣性的投保食失誤
很多朋友投保選擇受益人的時候,常常會(hui) 圖省事,選擇“法定繼承人”。
殊不知,這種習(xi) 慣性的做法,可能會(hui) 拖慢理賠的效率。
建議大家投保時受益人要自己填寫(xie) “指定受益人”,審核通過後理賠會(hui) 很快到賬。不要圖省事直接選“法定繼承人”,可能會(hui) 讓理賠耗時很久。
2016年9月,33歲的C女士與(yu) 丈夫、朋友到帕勞旅遊,期間參加了潛水活動,卻不幸在第二次潛水時猝死。意外發生時,C女士的孩子隻有4歲。
根據投保記錄,C女士生前在多家保險公司購買(mai) 了重疾險和壽險。在處理其中一份保單時,卻因為(wei) C女士在“受益人”一欄填寫(xie) 了“法定繼承人”,導致理賠一度受阻。因為(wei) 這是一份香港保單,法定繼承人的認定,需要香港法庭出具《遺產(chan) 承辦書(shu) 》,而《遺產(chan) 承辦書(shu) 》需要事故發生地提供證明,事故發生地帕勞沒有與(yu) 中國建交,在開具證明上又遇到很多問題。
而其他寫(xie) 明具體(ti) 受益人的保單,理賠效率則非常快。
經過近兩(liang) 年的努力,C女士家屬才終於(yu) 拿到所有保單的理賠金,總額將近300萬(wan) 。
這是一個(ge) 個(ge) 案,我想說的是,為(wei) 什麽(me) 不在投保開始時就避免這樣的失誤呢?這是投保時必須去提醒客戶的。
大家投保前,問清楚自己有沒有做到以上三點。做到了,那麽(me) 理賠就沒問題。
下麵,我會(hui) 通過一些真實案例,去告訴大家在投保時應該注意的問題,保護好自己的利益,避免理賠的糾紛。
因為(wei) 寫(xie) 這篇文章,我特意去找業(ye) 內(nei) 人士去了解了很多新近發生的理賠個(ge) 案,很多故事都讓我唏噓不已。
我們(men) 調查了100多個(ge) 重疾或身故的理賠個(ge) 案,其中30-40歲的客戶比例,遠高於(yu) 40-50歲的客戶比例。
這些客戶都正值壯年,上有老下有小,正處於(yu) 人生責任最重的時期。可偏偏這個(ge) 年齡段患重疾、身故的人數最多。
Y先生
30歲出頭,平時身體(ti) 非常健康,喜歡健身,生活非常規律。可萬(wan) 沒料到,他居然在健身的時候,突發腦溢血緊急送院。
大家都很震驚:為(wei) 什麽(me) 身體(ti) 這麽(me) 好的一個(ge) 人會(hui) 腦溢血?原來Y先生患有先天性腦血管瘤,但常規體(ti) 檢查不出來,卻因為(wei) 健身觸發了血管瘤破裂…….
Y先生最後還是沒搶救過來,遺憾離世。
Z小姐
2016年8月,27歲的Z小姐購買(mai) 了一份20萬(wan) 的重疾險、一份40萬(wan) 的壽險。
2017年2月,Z小姐因身體(ti) 不適入院,結果發現患上了結腸癌中期,孩子年僅(jin) 3歲。
2018年,與(yu) 病魔抗爭(zheng) 了一年多的Z小姐最終不治離世,年僅(jin) 29歲。
“以前,我覺得死亡離自己很遠,畢竟年輕,沒有感受,但目睹那麽(me) 多年紀輕輕就身故的理賠案,死亡和疾病離我們(men) 遠嗎?真的太近了!”
這是我最近聽到的一位理財規劃師的感慨。
當然,我們(men) 保障規劃、理財規劃的價(jia) 值也更加突顯了,未雨綢繆,使這些年輕的家庭不會(hui) 因為(wei) 天災人禍而財務坍塌,這不是口號,不是雞湯,而是我們(men) 實實在在的責任。如果還沒有給自己和家人配齊應有的保障,可以點擊下方圖片,免費體(ti) 驗譜藍價(jia) 值800元的家庭保障規劃服務。
專(zhuan) 業(ye) 的譜藍理財師將會(hui) 1對1為(wei) 你量身定製家庭保障方案、挑選高性價(jia) 比產(chan) 品,並協助你規範投保,提供免費的理賠協助服務。
原創文章,作者:香港赛马会网络平台,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s://www.b2g419.com/bxzs/22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