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知道大家是否有關(guan) 注到一則新聞:
銀保監會(hui) 稱,國內(nei) “剛兌(dui) 性質的保本理財”
如今基本清零了。

也就意味著過去我們(men) 還能在銀行買(mai) 到的“保本理財”,現在一個(ge) 都買(mai) 不到了,甚至連過往的都要被清退。
這樣的變化,其實並不突然。
國家監管想清除剛性兌(dui) 付的“保本理財”,也不是一天兩(liang) 天了。
早在2018年的“資管新規”發布開始,國家就提出了“打破剛性兌(dui) 付”。
“打破剛性兌(dui) 付”言下之意就是:你銀行愛咋賣咋買(mai) ,你消費者愛咋買(mai) 咋買(mai) ,但是一切「風險自擔」。
銀保監會(hui) 提醒了很多次,
行理財不是說帶著“銀行”倆(lia) 字,或者是從(cong) 銀行買(mai) 的,就是保本的。
也不是銀行理財經理,給你信口胡吹,說是保本理財,就是保本的。
甚至2018年的時候,銀保監會(hui) 主席郭樹清還要出來給群眾(zhong) 們(men) 做“數學題”,告訴大夥(huo) “收益率超過6%,就要打個(ge) 問號”。

彼時2018年,遍地都是收益率5%、6%的銀行理財,並且大家都覺得這是安全保本的。
僅(jin) 僅(jin) 不到4年的時間,市麵上的銀行理財跌到2%的收益率,還得不斷提醒你說,連這2%的收益都是有風險的。
為(wei) 什麽(me) 會(hui) 發生這麽(me) 大的變化?
背後的原因其實不難理解:因為(wei) 國內(nei) 整體(ti) 的利率,都在不斷下行。
很多人知道我們(men) 國家的利率在下行,但並不知道為(wei) 什麽(me) 利率會(hui) 下行?
在回答這個(ge) 問題之前,我們(men) 先來說一說經濟危機是如何形成的。
世界經濟多次出現危機的原因,往往是因為(wei) 通貨緊縮,用大白話來說就是物資過剩了,東(dong) 西賣不完。
古代的時候,我們(men) 人類麵臨(lin) 最大的困難是物資匱乏。而人類經過幾次技術革命後,生產(chan) 力實在是太強大了!如今麵臨(lin) 的最大難題,反而是物資過剩。

馬克思早在《資本論》中就分析過,任何一個(ge) 實行市場經濟的國家,到最後都會(hui) 麵臨(lin) 物資過剩,東(dong) 西賣不完的危機。
假如一個(ge) 工廠創造出了100個(ge) 商品,每個(ge) 商品售價(jia) 1塊錢,全部賣出去後給工廠賺來了100塊錢的總價(jia) 值。
可由於(yu) 分配不均,這個(ge) 工廠100號工人中:工廠主拿走50塊錢,剩下的99號工人分走50塊錢。
這99號工人怎麽(me) 也買(mai) 不完市麵上這100件商品,頂多買(mai) 50件。而工廠主自己一個(ge) 人的欲望又是有限的,可能買(mai) 兩(liang) 件商品就膩了,所以他可能隻消費了2件商品。
市麵上於(yu) 是多出來了48件商品,物資過剩了。
那麽(me) 經濟危機又是怎麽(me) 發生的呢?可能有人說了:物資多了,不是好事嗎?
錯了。
我們(men) 再想想,假設一個(ge) 市場上,有競爭(zheng) 關(guan) 係,大家都拚了命生產(chan) 商品,東(dong) 西多起來了,會(hui) 怎樣?
答案是會(hui) 打折。
並且是會(hui) 一直打折。

直到商品本身利潤非常非常薄,工廠主生產(chan) 它幾乎無利可圖了。於(yu) 是這個(ge) 時候,工廠主會(hui) 關(guan) 停整條流水線,解散工人,導致大規模失業(ye) 。
工人失業(ye) 了,沒有了工資,更加買(mai) 不完過剩的商品。
美國1929年的大蕭條,就是這樣的一段曆史,當時流行著一個(ge) 讓人心酸的笑話:
兒(er) 子問媽媽,家裏那麽(me) 冷,為(wei) 什麽(me) 我們(men) 不燒點煤?
媽媽說,因為(wei) 爸爸失業(ye) 了,我們(men) 買(mai) 不起煤。
兒(er) 子又問了,為(wei) 什麽(me) 爸爸要失業(ye) ?
媽媽回答說,因為(wei) 煤太多了,不需要那麽(me) 多工人,所以爸爸失業(ye) 了。
物資過剩,就是這麽(me) 可怕。
回過頭來,美國是怎麽(me) 解決(jue) 物資過剩,導致工人失業(ye) 的問題呢?
當時有個(ge) 著名的經濟學家凱恩斯提出了著名的“看得見的手”,建議政府大幅幹預經濟。
老百姓缺錢,你政府有印鈔機,那就印點錢給老百姓咯!
問題是怎麽(me) 給?
起初美國政府想到的辦法是大型基建、修水壩修公園,讓失業(ye) 的人們(men) 來幹活,把國家建設漂亮了,同時印出鈔票,名正言順給老百姓發錢。
後來又想出了更高明的辦法——發債(zhai) 。
對企業(ye) 而言:資本家都是逐利的,要的是錢,那好,我利息低低地把錢借給你好了!你趕緊借了拿去投資,投資完你自己掙錢了,也不會(hui) 裁掉工人了。
對個(ge) 人而言:你不是缺錢買(mai) 物資麽(me) ?正好,我利息低低地把錢借給你,你趕緊去消費,去消耗掉過剩的物資,讓企業(ye) 們(men) 能繼續運轉,也就避免裁員。
發完債(zhai) 後,個(ge) 人願意消費了,企業(ye) 願意投資了,東(dong) 西賣得出去了,經濟就繼續玩得轉。
最後經濟又增加了許多價(jia) 值,把蛋糕進一步做大了,大家都開心,社會(hui) 又是一片欣欣向榮。
撐過了困難時期,如果能撐到科技發展了,帶來了新的產(chan) 品,和新的需求,那麽(me) 經濟就擺脫了過往的困境,甚至連還債(zhai) 都不是問題了。
這就是國家降低利率發債(zhai) 的意義(yi) ,用這種方式間接調節經濟。
打個(ge) 形象的比方就是,
一個(ge) 病人快不行的時候(通貨緊縮、經濟危機)
你給他注射一劑興(xing) 奮劑(降低利率、寬鬆政策),
讓他先撐一下,撐到醫術更高明的醫生,帶著更先進的醫療設備來(科技發展帶動經濟發展)。

所以大家會(hui) 看到,美國08年的時候,經濟快要崩潰了,用的方式就是降低利率,狂發債(zhai) ,叫做“量化寬鬆”。
說白了就是把利率降到0%,幾乎無息地印出大筆的錢,借給銀行、保險公司和一些大企業(ye) 。
於(yu) 是當時美國的銀行、保險公司和其他很多企業(ye) ,紛紛活了起來,又趕上互聯網科技的爆發,直接給美股帶來10多年的長牛。
到了2020年新冠疫情全麵爆發的時候,美國應對的方法,也是一樣的,就是降息,降息,降息!

從(cong) 美國10年期國債(zhai) 的利率走勢圖,我們(men) 可以發現,從(cong) 長的一個(ge) 時間維度看,利率下行是國家經濟發展的主旋律,是一個(ge) 必然事件。
2022年的時候,美國麵臨(lin) 極為(wei) 嚴(yan) 重的通貨膨脹問題,民眾(zhong) 叫苦連天,拜登的支持率都創新低了,才開始瘋狂加息。
瘋狂加息到現在,美債(zhai) 10年期收益率也就加到2.7%左右,遠遠不及10年前的利率水平,卻已經引發全球資本市場各種花式大跌了。
不管現在再怎樣大膽地加息,再怎樣怨聲載道,美國都很難加回當年的利率。
這就是長期的利率下行。

縱觀世界各國,長期的利率下行都是一個(ge) 必然趨勢,甚至有些國家,像日本、瑞典,更是直接把利率降到了0%以下,也就是“負利率”。
負利率:我錢存銀行,不僅(jin) 沒利息,銀行還要倒扣我手續費、管理費。
我錢存進銀行裏,就是妥妥地虧(kui) 錢,別指望有什麽(me) 利息,虧(kui) 少點都不錯了!
以這種方式,日本政府本身也能倒逼民眾(zhong) 把錢拿出來投資股市,而不是藏著掖著。
日本甚至還推出了負利率的國債(zhai) ,你100塊錢存進去,到期還你90塊錢,純純虧(kui) 錢的生意。
結果還被民眾(zhong) 搶購一空。
無他,就是因為(wei) 存國債(zhai) ,比存銀行虧(kui) 得少。
回過頭我們(men) 看看中國的情況,我們(men) 國家的利率,也是在不斷下行的。
從(cong) 96年開始,國家連續八次降息;
再到後來遇上08年金融海嘯,國家推行“四萬(wan) 億(yi) ”計劃,降息放水;
再到新冠疫情,國家繼續降息。
一直到今年,美國在加息,我們(men) 還要繼續降息。

降息的原因也很簡單:
因為(wei) 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從(cong) 以往每年增速在8%以上,到今年連維持5.5%都比較困難。
很多企業(ye) 生存困難,需要國家降息借錢給他們(men) 紓困,不然就要倒閉了;
很多家庭生活維艱,也需要國家降息刺激經濟,提振他們(men) 的消費,不然需求壓根拉不起來。
試問這個(ge) 時候,給到人們(men) 4%、5%收益的銀行理財產(chan) 品,還承諾保本,說有國家兜底的產(chan) 品,還可能活得下來嗎?
很明顯,這種產(chan) 品要是還能活下來,就是違背邏輯的。
一來,不可能再給到4%、5%;二來,不可能保本保息。
為(wei) 什麽(me) 不能再給到4%、5%?
你想想啊,上半年國內(nei) 的實際GDP增速,隻有2.5%。下半年能否完成5.5%的增速,都是個(ge) 問題。
而現在中國的基準利率是1.5%,1年期國債(zhai) 收益率是1.7%多,10年期國債(zhai) 利率是2.7%多。

結果你一個(ge) 銀行理財,上來就能給到4%、5%的收益率?還告訴我是安全的、穩健的、保本的?
我實在想破腦袋都想不出,到底是怎麽(me) 能做到這種短期保本收益的。
要是這樣,那麽(me) 大夥(huo) 也不用幹活了,也不去炒股投資了,直接把錢都存理財產(chan) 品裏麵吧!
於(yu) 其付出勞動,辛辛苦苦賺來一年2.5%的財富增長;
於(yu) 其承擔風險,在股市裏賺來5%的收益。我還不如買(mai) 理財產(chan) 品,一年就能給到5%的營收,還能由國家剛性兌(dui) 付的“無風險”收益?
所以答案隻有一種可能:銀行的理財產(chan) 品,如果短期內(nei) 能給到比存款利率更高的收益,那就一定是因為(wei) 承擔了更多的風險,比如拿了你的錢,去投資了股權類,或者非標準債(zhai) 券等風險較大的資產(chan) 。
這樣的產(chan) 品,本來就是有風險的,並且國家不會(hui) 給擔保,給兜底。
在中國的金融體(ti) 係中,真正在法律上能做到“剛性兌(dui) 付”的,隻有三種金融工具:
- 銀行存款;
- 人壽保險;
- 國債。
銀行存款能做到剛性兌(dui) 付,是因為(wei) 資金池製度可以各種錯配,投資什麽(me) 資產(chan) 也被國家限製得死死的,本身就隻能做低風險投資,給儲(chu) 戶的利息也足夠少,更別提還買(mai) 了存款保險。
人壽保險能做到剛性兌(dui) 付,是因為(wei) 人壽保險公司做的是長線投資,短期內(nei) 不會(hui) 給客戶高利息,享受的是長期的紅利,投資的標的也被國家限製,有各種監管製度,還有1800多億(yi) 的保險保障基金護著。
國債(zhai) 能做到剛性兌(dui) 付,那就更不用說了,本身就是政府信用擔保,借給國家投資各種長期的項目,並且也不會(hui) 給到多高的收益率。
這三種是當前可以做到真正“無風險”剛性兌(dui) 付、保本保息的。
除此之外的任何資產(chan) ,不管吹得多麽(me) 好聽,多麽(me) 安全保本——通通都是或多或少有風險的!
2020年工行銷售的理財產(chan) 品:
“鵬華聚鑫1號-25號資管計劃”,宣布違約,
總資金規模達到40億(yi) 元,就這麽(me) 暴雷了。

這起事件放以前看簡直不可思議,不止因為(wei) 來自第一大行工行,還因為(wei) 暴雷的這款產(chan) 品,宣傳(chuan) 的收益率,其實隻有4.1%…..
4.1%的理財產(chan) 品也會(hui) 暴雷,這是顛覆很多人認知的。
實際上這在未來,會(hui) 成為(wei) 一種常態。因為(wei) 利率隻會(hui) 越來越低。
2019年,原中國銀行行長周小川就說過,“中國可以避免快速地進入負利率”,言下之意就是,中國未來必然進入負利率時代,隻是快慢的問題。

那麽(me) 大家想想,銀行的理財產(chan) 品,收了錢後,去投資低風險的資產(chan) ,比如國債(zhai) 什麽(me) 的,如果隻能拿回1%、2%的收益率,它還怎麽(me) 給到你4%、5%的收益呢?
隻能是因為(wei) 鋌而走險,去投資高風險的資產(chan) 了。
所以國家也不敢給它兜底。
我們(men) 甚至可以預言——在未來,3%、4%的收益,也會(hui) 成為(wei) 一種“高收益”。
甚至乎當下你能在市麵上買(mai) 到的3%、4%的“穩健”理財產(chan) 品在未來都會(hui) 退出曆史舞台。
說回來,我們(men) 得想想家庭應該怎麽(me) 做?
首先我們(men) 家庭,絕對不能把大部分的資產(chan) 都投進股市裏,這樣的風險是極其高的。

我們(men) 總得有一部分錢,是放到低風險的地方。哪怕收益非常低,甚至負利率,這沒有辦法,我們(men) 避免不了。
可難道,我們(men) 就此躺平嗎?
也不建議。
我們(men) 其實非常建議每一個(ge) 家庭,都給自己配上一份增額終身壽險。
用人壽保險的方式來鎖定利率。不了解增額終身壽險可以點擊文章了解👉(什麽(me) 是增額終身壽險?怎麽(me) 挑選一款靠譜的增額終身壽險?)
增額終身壽險完全不用擔心利率下行和市場波動的風險,能以合同的方式直接鎖定未來的幾十年乃至終身3.5%左右的收益。
這種資產(chan) 和銀行理財產(chan) 品最大的區別就在於(yu) 它是走長線投資的,所以能做到長期給得了這樣的收益,還能剛性兌(dui) 付。
像前麵我們(men) 說過的,降息就相當於(yu) 一劑興(xing) 奮劑,讓病人撐過一會(hui) ,如果撐到了醫生帶著最新的設備過來,病人就被救活了。
經濟的發展,長期來看,還是得靠科技。
並且人類過往,就是靠著科技的進步,長期慢慢經濟增長,逐漸繁榮的。
增額壽的邏輯,就在於(yu) 此。
不談短期的4%、5%,但把時間拉長到10年、20年後,保險公司自然有底氣隨著經濟的發展,去給我們(men) 賺到更多的錢,從(cong) 而給回投資者終身保本的回報。
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一切都是有其背後邏輯的。
若幹年後,當周圍的人去銀行搶破頭皮,去搶收益率2%的理財產(chan) 品時,我們(men) 早年鎖定下來的增額壽,還能每年穩穩給回我們(men) 3.5%的回報。
而這就是早早訂立合同,鎖定當下利率的優(you) 勢。
想要投增額終身壽險或者谘詢更多產(chan) 品的朋友,點擊下方圖片,免費體(ti) 驗1對1家庭保障規劃服務,專(zhuan) 業(ye) 的譜藍理財師會(hui) 免費為(wei) 你量身定製家庭保障方案、協助你規範投保。
原創文章,作者:香港赛马会网络平台,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s://www.b2g419.com/bxzs/lczs/36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