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局移動保險戰略:借中移動流量重出江湖

《家庭財務寶典》

導讀:
在品牌時代,擁有一個(ge) 老字號招牌無疑會(hui) 提升知名度和競爭(zheng) 力,保險業(ye) 亦不例外。打出品牌效應,招商局重拾百年民族保險品牌“仁和”參與(yu) 市場角逐。近日,招商局高調招兵買(mai) 馬的消息引爆保險圈。盡管牌照還沒有獲得審批,不過“仁和”重出江湖就含上了金鑰匙,背靠手機運營巨無霸,有望迅速搶占手機端市場。

高調招兵買(mai) 馬 百年仁和欲重出江湖

即使公開消息並未查到“仁和”獲批籌建的蛛絲(si) 馬跡,這也並沒有阻擋招商局急於(yu) 複出“仁和”招牌的決(jue) 心。日前,招商局更是在其官網發布招聘公告,競聘總經理一職。

招聘公告顯示,上述招聘的崗位工作地點在深圳,負責擬設立的壽險財險公司的籌建工作,以及公司成立後全麵主持經營管理工作。業(ye) 內(nei) 人士表示,此次招募很可能就是招商局主導設立的仁和財險和仁和壽險公司的好事將近。

據了解,2015年10月,坊間便傳(chuan) 出在保險領域動作較為(wei) 遲緩的招商局要一口氣設立兩(liang) 家公司——仁和財險和仁和壽險,拿下產(chan) 壽險雙牌照。與(yu) 排隊的200多家保險牌照不同,招商局擬成立的這兩(liang) 家公司並非保險業(ye) 新麵孔,而是重拾百年民族保險品牌——仁和。

回溯到1875年,航運成為(wei) 關(guan) 乎民生國計的風向標,但沿海和內(nei) 河航運保險業(ye) 務都被外資保險公司壟斷,為(wei) 打破這一局麵,仁和保險在招商局主導下成立,成為(wei) 中國近代第一家民族保險公司。此後50年,仁和保險還走出國門,在新加坡、菲律賓、舊金山等處設立分支機構。但因時局動蕩,1934年10月仁和保險被迫退出曆史舞台。

此次,招商局重拾“仁和”招牌,在選人上頗為(wei) 嚴(yan) 苛,要求應聘者需從(cong) 事金融工作八年以上或經濟工作;並擔任壽險、財險公司分公司總經理以上職務高級管理人員五年以上或擔任金融監管機構相關(guan) 管理職務五年以上等。

招商局補缺憾 加速產(chan) 品融合步伐

招商局和保險業(ye) 的淵源由來已久。不僅(jin) 是在洋務運動時期,在1988年,招商局還參股成立了首家民營保險公司平安保險,並在2003年通過子公司間接參股設立招商信諾人壽。

目前,招商局已退出平安保險,而對招商信諾人壽,作為(wei) 合資險企,在經營上較有特色,但市場規模並不大。

為(wei) 大規模進軍(jun) 保險業(ye) ,在2015年10月舉(ju) 行的南山區委工作會(hui) 議上,南山區長王強透露,招商局集團計劃“複活”由李鴻章1875年創辦的仁和保險公司。而國家工商總局企業(ye) 名稱核準公告中也出現招商局仁和財險、招商局仁和壽險的名字。

雖然招商局早已涉獵金融領域,業(ye) 務涵蓋銀行、證券、保險和保險經紀、基金和基金管理等領域,旗下有招商銀行、招商證券、招商局資本、招商創投、招商局中國基金,也有海達保險經紀、招商局海達保險經紀(上海)、海達遠東(dong) 保險經紀等業(ye) 務,但沒有直接控製的保險牌照成為(wei) 一種缺憾。

保險牌照未落地,對於(yu) 在金融板塊野心勃勃的招商局來說,並未達到閉環的效應。首創證券便認為(wei) ,投資公司經營業(ye) 務可以與(yu) 保險業(ye) 務產(chan) 生行業(ye) 協同效應,有利於(yu) 資源內(nei) 部消化。如保險公司本身的經營特點確保其可以為(wei) 投資公司提供長期穩定的低成本資金來源,降低公司融資成本。

一旦直接控製保險公司,招商局可以打造一個(ge) 閉合的金融服務平台,並促進內(nei) 部產(chan) 融結合,招商局總經理李曉鵬便表示,加快金融機構綜合化經營的步伐,不僅(jin) 通過機構融合、產(chan) 品融合,更要結合功能融合來幫助產(chan) 業(ye) 發展。目前,招商局集團旗下有交通基建、運輸、成片開發區、金融、高科技及工業(ye) 貿易、地產(chan) 、旅遊等業(ye) 務板塊。從(cong) 業(ye) 務結構上來看,招商局連同各子公司對保險的需求規模便非常可觀,這也凸顯了仁和財險和仁和壽險對招商局的戰略意義(yi) 。

背靠運營商 出生即含金鑰匙

招商局重拾“仁和”並非最大看點,讓市場頗為(wei) 關(guan) 注的是重出江湖的百年品牌引入了運營商巨無霸——中國移動,以及國內(nei) 最大的航空信息提供商中國航信,此外,深國投、前海金控、卓越創投等也在股東(dong) 之列。

公告顯示,仁和財險、仁和壽險的股東(dong) 一樣,以及股東(dong) 在財險和壽險公司持股的比例也相同。其中,招融投資、中國移動分別持股20%,為(wei) 第一大股東(dong) ;中國民航信息網絡公司持股17.5%;深圳市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持股15%;卓越創業(ye) 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光匯石油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前海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和德讚普(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分別持有10%、7.5%、5%和5%。

一邊是高規格的股東(dong) 排排站,另一邊則有百年老店仁和的品牌效應,招商局攜手“仁和”重出江湖的確是含著金鑰匙。這也就難怪招聘總經理職位時,會(hui) 提出如此高標準。

此外,擬籌建的招商局仁和壽險和仁和財險注冊(ce) 資本均為(wei) 50億(yi) 元,這個(ge) 數字對於(yu) 初創險企而言,顯得豪氣十足。統計發現,年初至今,共有10家保險公司拿到“準生證”,注冊(ce) 資本金最高的是前海再保險,為(wei) 30億(yi) 元;橫琴人壽為(wei) 20億(yi) 元,人保再保險、建信財險、太平科技保險等8家保險公司均未超過10億(yi) 元。

50億(yi) 元的資本金對大多數經營多年的險企而言更是遙不可及的數字,梳理發現,注冊(ce) 資本金50億(yi) 元便可入圍財險注冊(ce) 資本金排位前十。

移動端遇上攪局者 手機運營商嫁接保險

相較於(yu) 深耕金融領域多年的招商局,作為(wei) 三大運營商之一的中國移動,利用手機商的加盟占領手機終端市場,成為(wei) 仁和財險和仁和壽險的又一大看點。

數據顯示,中國移動作為(wei) 國內(nei) 最大的電信運營商,今年一季度,用戶總數已達8.35億(yi) ,
4G用戶總數達3.91億(yi) ,今年首季度淨增4G用戶6423萬(wan) 。對此,業(ye) 內(nei) 人士表示,中國移動擁有海量的用戶數據,可以對用戶進行精確畫像和征信,同時,覆蓋全國的門店和渠道資源,可以為(wei) 未來“仁和”的客戶提供便捷服務。

此前,中國聯通、中國電信也在涉足保險領域,但是都處於(yu) 與(yu) 險企合作探索階段,如2013年,中國聯通與(yu) 中國太平聯手打造了一個(ge) 專(zhuan) 屬的信息化綜合服務平台;2014年,中國聯通與(yu) 人保集團簽訂合作協議。2014年,中國電信與(yu) 新華保險合作開發集移動投保、移動支付、移動保全、線下服務為(wei) 一體(ti) 的“新華翼保”。

某電商平台負責人表示,目前,手機移動端保險業(ye) 務的操作,都是通過微信、各種保險電商平台,都屬於(yu) 投保人主動登錄消費和交易,而移動運營商的加盟,很可能通過主動推送信息來占領這一市場。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10年,
中國移動便提出打造“和金融”品牌服務體(ti) 係,麵向中國移動上下遊企業(ye) 客戶提供“和利貸”網絡貸款業(ye) 務,麵向中國移動的個(ge) 人客戶提供“和理財”、“和支付”網絡金融服務等。

也有分析人士指出,“仁和”業(ye) 務全麵展開後預計移動會(hui) 增加“和保險”服務,可以向中國移動生態體(ti) 係內(nei) 的企業(ye) 客戶、個(ge) 人用戶提供財險、壽險服務,拓展“和金融”的使用場景,挖掘客戶需求,並增強客戶的黏度。而中國移動也表示,中國移動移動互聯網業(ye) 務的發展與(yu) 互聯網保險的發展有較強的戰略協同價(jia) 值,可以實現雙方的協同發展。

想了解更多新聞資訊或有保險規劃需求的朋友,點擊下方圖片,免費報名谘詢,會(hui) 有專(zhuan) 業(ye) 理財師為(wei) 您耐心講解,協助規範投保並提供周全的後續理賠服務。

香港赛马会网络平台團隊1對1保險規劃 立省50%

原創文章,作者:香港赛马会网络平台-車車,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s://www.b2g419.com/bxzs/bxnew/51501.html

(0)
上一篇 2022年12月29日 上午11:22
下一篇 2022年12月29日 上午11:22

文章推薦

微信掃一掃
微信掃一掃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