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9家銀郵係險企前三季度經營數據日前出爐。2018年前9個(ge) 月,銀郵係保險公司經營績效分化明顯,中郵人壽、光大永明、招商信諾、中荷人壽4家險企實現原保費收入同比上升,其餘(yu) 5家原保費收入下降。中短存續期產(chan) 品受限後,以躉交型產(chan) 品為(wei) 主的銀保渠道保費收入縮減。
銀郵渠道依賴不減
前三季度,9家銀郵係險企中,4家保費收入同比上升,其餘(yu) 5家同比下降。其中,中郵人壽以514.59億(yi) 元保費收入位列第一,與(yu) 去年同期相比增幅達36.05%。招商信諾保費收入118.56億(yi) 元,增幅26.32%。光大永明保費收入91.82億(yi) 元,與(yu) 去年同期相比增長50.17%。中荷人壽保費收入34.71億(yi) 元,同比增長8.67%。
其他5家險企中,交銀康聯保費收入跌幅最大,從(cong) 125.96億(yi) 元下滑至60.46億(yi) 元。工銀安盛保費收入259.46億(yi) 元,建信人壽保費收入224.42億(yi) 元,農(nong) 銀人壽保費收入161.84億(yi) 元,中銀三星保費收入21.04億(yi) 元,跌幅分別為(wei) 27.77%、10.49%、28.17%和30.29%。
分析人士指出,保費數據分化的背後,是銀郵係險企對於(yu) 銀郵渠道依賴程度仍然較高。以建信人壽為(wei) 例,建信人壽前9個(ge) 月規模保費收入為(wei) 384.36億(yi) 元,但根據建信人壽披露的關(guan) 聯交易信息報告,其前9個(ge) 月通過建設銀行(6.660,
-0.03, -0.45%)代理銷售的保費達到379.84億(yi) 元,占其規模保費的98.82%。
在監管層發文限製中短存續期產(chan) 品之後,以躉交型產(chan) 品為(wei) 主的銀保渠道保費收入縮減,銀郵係險企的發展備受行業(ye) 關(guan) 注。一位銀郵係險企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銀郵係險企的優(you) 勢在於(yu) 依托大股東(dong) 的客戶資源、渠道優(you) 勢,與(yu) 股東(dong) 進行資源共享,因此發展速度快。但也存在對渠道依賴性高,業(ye) 務轉型緩慢的問題。在行業(ye) 轉型的過程中,一部分銀郵係險企的增長動力不足,業(ye) 績受到拖累。
加碼互聯網渠道
值得注意的是,銀郵係險企對網銷渠道的重視高於(yu) 行業(ye) 平均水平。從(cong) 中國保險協會(hui) 公布的2018年上半年互聯網人身險市場經營數據來看,互聯網人身險保費規模的前十位險企中,有4家為(wei) 銀郵係險企。其中,建信人壽以270.52億(yi) 元保費收入領跑,工銀安盛、農(nong) 銀人壽、光大永明人壽也位列前十之中。
一位業(ye) 內(nei) 人士介紹,銀郵係險企網銷渠道主要分為(wei) 三類:一是依托大股東(dong) 母行的手機銀行、官網銷售;二是通過第三方銷售平台銷售;三是通過險企官網銷售,但規模占比較小。
上半年互聯網人身險銷售渠道的數據也印證了這一看法。2018年上半年,保險業(ye) 通過第三方互聯網渠道實現規模保費753.8億(yi) 元,占互聯網人身保險保費的88.4%;通過險企官網所實現的規模保費為(wei) 98.9億(yi) 元,占互聯網人身保險保費的11.6%。
前述業(ye) 內(nei) 人士表示:“之前銀保渠道以銷售躉交型中短存續期產(chan) 品為(wei) 主,這種產(chan) 品結構簡單,與(yu) 銀行理財產(chan) 品相似。但是隨著行業(ye) 回歸保障,中短存續期產(chan) 品受到限製,險企向風險保障型和長期儲(chu) 蓄型產(chan) 品轉型(主要是健康險、年金類產(chan) 品),結構相對複雜。這類產(chan) 品在銀保渠道銷售難度增加,因此許多銀郵係險企轉向網銷渠道。”
業(ye) 內(nei) 人士指出,對於(yu) 銀郵係險企來說,銀保渠道價(jia) 值仍然存在,但是險企的長期發展需要克服對銀保渠道的單一依賴。轉型的根本在於(yu) 積極調整產(chan) 品結構,強化產(chan) 品的服務能力,從(cong) 理財型向保障型產(chan) 品發力,建立赛马会APP下载官网的獨特優(you) 勢。
想了解更多或有保險規劃需求的朋友,點擊下方圖片,免費報名谘詢,會(hui) 有專(zhuan) 業(ye) 理財師為(wei) 您耐心講解,協助規範投保並提供周全的後續理賠服務。
原創文章,作者:香港赛马会网络平台-車車,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s://www.b2g419.com/bxzs/bxnew/590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