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80%以上的保險公司已經初步建立了風險管理框架,但行業(ye) 整體(ti) 精細化風險管理還有很大差距。它集中在風險管理的定量分析和工具、風險分析或監測指標、數據和係統、基於(yu) 自身風險特征的壓力測試等風險管理技術以及公司內(nei) 部管理決(jue) 策的應用上。它主要體(ti) 現在風險管理的定量分析和工具、風險分析或監測指標、數據和係統、基於(yu) 自身風險特征的壓力測試等風險管理技術以及在公司內(nei) 部管理決(jue) 策中的應用上。7月19日,普華永道發布的2016年保險公司償(chang) 還第二代第二支柱和風險管理調查報告(共發放99份問卷,收回76份有效問卷)披露了這一結論。
同日,中國保監會(hui) 第二代項目負責人趙玉龍表示:自2015年第二代發布以來,經過一年的試運行期和半年的正式運行,幾乎全部保險公司風險管理意識和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然而,在第二代償(chang) 還的實施過程中,一些公司的董事會(hui) 設定了風險管理目標,特別是SARMRA(償(chang) 付能力風險管理能力)評估存在誤解。風險管理的改進應遵循客觀規律。各公司的情況不同。根據自身實際情況,根據當地情況采取措施,合理安排3-5年的戰略規劃,不追求一夜之間實現。
普華永道中國金融業(ye) 管理谘詢主管合夥(huo) 人張立鈞表示:現階段,保險行業(ye) 風險管理工作仍處於(yu) 起步階段,保險公司和監管需要不斷探索,需要不斷調整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外部環境,預計至少4-5年逐步建立科學有效的風險管理體(ti) 係,因此應做好總體(ti) 規劃和時間安排,消除風險管理體(ti) 係建設的想法。
SARMRA得分有望提高
正在出現償(chang) 二代的積極作用。
報告顯示,隨著保險公司按照第二代償(chang) 還要求逐步建立風險管理體(ti) 係,2016年SARMRA預計評估分數會(hui) 有所提高,行業(ye) 自我評估結果預計會(hui) 達到78分,但預計這個(ge) 結果在監管複審後可能會(hui) 降低5分左右。
不久前,中國保監會(hui) 發布了《中國保監會(hui) 關(guan) 於(yu) 發展的》 2016年度SARMRA 根據《保險公司償(chang) 付能力監管規則》第11號的規定,《關(guan) 於(yu) 監管評估相關(guan) 事項的通知》對保險公司的償(chang) 付能力進行了規定。SARMRA評估,具體(ti) 內(nei) 容包括風險管理的基礎和環境、目標和工具、保險風險管理、市場風險管理、信用風險管理、經營風險管理等。
根據11號規則,80分是基準線,保險公司SARMRA如果最終結果等於(yu) 80分,則不會(hui) 對最終償(chang) 付能力充足率產(chan) 生任何影響;如果高於(yu) 80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風險控製的最低資本要求,從(cong) 而提高公司的償(chang) 付能力充足率;如果低於(yu) 80分,則間接降低公司的償(chang) 付能力充足率。
普華永道中國金融業(ye) 管理谘詢合夥(huo) 人周瑾表示:2015年8月至2016年1月,中國保監會(hui) 組織了一次SARMRA試評估要求所有保險公司評估自己的風險管理水平。此後,中國保監會(hui) 對其中33家公司的評估結果進行了現場審查。現在,償(chang) 二代正式實施後的第一次SARMRA評估即將開始,公司有近一年的適應、準備和經驗積累,預計2016年SARMRA預計評估分數將大幅提高。不僅(jin) 如此,報告顯示,80%以上的保險公司初步建立了風險管理體(ti) 係;一半的公司設立了獨立的首席風險官;60%以上的公司設立了獨立的風險管理部門,負責第二代風險管理,預計這一比例將繼續上升。
需要加強流動性管理措施
盡管正如上述所述,保險公司在償(chang) 還第二代的指導下發生了積極的變化,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以市場高度關(guan) 注的流動性風險為(wei) 例,它屬於(yu) 國內(nei) 保險業(ye) 的上升風險類別。然而,這一趨勢的關(guan) 注和跟進似乎並沒有充分反映在保險公司的流動性管理中。
報告顯示,在流動性管理方麵,大多數保險公司根據監管要求進行流動性風險指標計算報告和壓力測試,而不是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進行流動性風險壓力測試和指標監測分析。
具體(ti) 來說,隻有50家保險公司按照監管要求計算和報告現金流和流動性指標;隻有48家公司按照監管要求進行流動性壓力測試;18家公司尚未製定流動性應急計劃並進行相關(guan) 演練;根據實際情況開發定製的流動性壓力場景,14家公司進行流動性壓力測試;20家公司根據實際情況開發定製的流動性監測指標,並進行流動性監測和分析。
近年來,個(ge) 人保險公司在發展模式上存在明顯差異。其中之一是快速實現資產(chan) 驅動負債(zhai) 模式的規模擴張。債(zhai) 務方主要是中短期產(chan) 品,資產(chan) 方主要是短期債(zhai) 務長期投資模式。中短期產(chan) 品容易導致短期內(nei) 現金流大進大出,具有一定的不穩定性。目前,由於(yu) 新單保費大幅增加,短期內(nei) 現金流呈現淨流入,滿期支付和退保風險可控。但一旦出現政策調整、資產(chan) 變化或外部風險傳(chuan) 遞等不利情況,就可能導致流動性風險。因此,這類公司不僅(jin) 要按照監管要求進行流動性風險指標計算報告和壓力測試,還要在監管的指導下進行流動性風險壓力測試和指標監測分析。然而,已經邁出了可喜的一步。一位大型保險公司人士說。
此外,保險公司的資產(chan) 負債(zhai) 管理模式和工具建設還遠遠不夠。根據報告,隻有四家基於(yu) 第二代償(chang) 還規則的保險公司開發了資產(chan) 負債(zhai) 匹配模型和工具,並應用於(yu) 業(ye) 務規劃和資產(chan) 配置。
想了解更多新聞資訊或有保險規劃需求的朋友,點擊下方圖片,免費報名谘詢,會(hui) 有專(zhuan) 業(ye) 理財師為(wei) 您耐心講解,協助規範投保並提供周全的後續理賠服務。
原創文章,作者:香港赛马会网络平台-車車,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s://www.b2g419.com/bxzs/bxnew/528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