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近日,國家醫療保障局印發通知顯示,經過談判,17種抗癌藥納入醫保報銷目錄。與(yu) 平均零售價(jia) 相比,17種藥品的平均降幅達56.7%。大部分進口藥品談判後的支付標準低於(yu) 周邊國家或地區市場價(jia) 格,平均低了36%。
抗癌藥降價(jia) 進醫保的新一輪談判,將極大減輕我國腫瘤患者的用藥負擔。不過,從(cong) 進入醫保再達到患者手中,還有不少問題待解。
11月底前買(mai) 得到
“患者11月底前有望買(mai) 到降價(jia) 後的抗癌藥。”對於(yu) 患者何時能夠吃到“談判藥”,國家醫保局醫療組組長熊先軍(jun) 日前表示。
“談判藥”落地難、難買(mai) 到,曾是2017年首批談判藥在各地落實過程中麵臨(lin) 的問題。當時,包括多種抗癌藥在內(nei) 的36種藥品經過談判進入醫保目錄,平均降價(jia) 達44%。不過,在落實過程中,36種進入醫保目錄的藥品,多數省市直到2018年才陸續落地,而在地方政策落地後,“藥占比”等考核指標阻礙了部分藥品惠及患者。
例如,被納入醫保目錄的赫賽汀,價(jia) 格從(cong) 2萬(wan) 多元降到了7600元。但在大幅降價(jia) 的同時,全國範圍內(nei) 對赫賽汀的用藥需求也在短期內(nei) 出現了激增,多地出現了缺貨的現象。
熊先軍(jun) 表示,此前赫賽汀的斷供問題,據了解實際上是企業(ye) 在生產(chan) 環節的調動。企業(ye) 好不容易進入了醫保,正準備下功夫去擴大市場,不存在主動斷供的問題。他說,國家醫保局在與(yu) 企業(ye) 簽訂的協議中已經明確要求,必須在全國範圍內(nei) 保障供應。
業(ye) 內(nei) 人士指出,進口抗癌藥短缺,提醒相關(guan) 部門應盡快完善科學的藥品定價(jia) 和醫保支撐體(ti) 係,才能讓包括醫院、病人、藥品生產(chan) 和流通企業(ye) 等各個(ge) 利益相關(guan) 方的訴求得到綜合考慮。在統籌兼顧的情況下,盡量避免短缺情況的出現。
或不納入藥占比考核
進入醫保隻是第一步。熊先軍(jun) 說,下一步,國家醫保局將加快指導地方執行落地,要求各地在10月底前將談判藥品按照支付標準在省級集中采購平台公開掛網,醫保部門要調整醫保信息係統,確保11月底前開始執行。
“在這個(ge) 過程中,我們(men) 將協調配合有關(guan) 部門加強對醫生用藥的指導,保障抗癌藥的采購和合理使用,確保藥品進得了醫院,患者可以買(mai) 到。”熊先軍(jun) 說。
如何讓醫院和醫生願意用,是低價(jia) 抗癌藥能夠落地的關(guan) 鍵。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王震表示,藥品納入醫保後占用了“藥占比”指標,醫院為(wei) 了完成降低藥占比的任務,對新納入醫保的藥品不再購進或限製使用,由此導致了高價(jia) 抗癌藥“一藥難求”的局麵。
如何對公立醫院合理用藥的評估建立長效機製,是需要相關(guan) 部門研究和調整的重要問題。在現行的條件下,為(wei) “談判藥”提供“豁免權”,則成為(wei) 現實的選擇。
熊先軍(jun) 表示將督促各地醫保係統的更新以及與(yu) 醫院係統的銜接。“但馬上就到年底,醫院肯定會(hui) 考慮到藥占比和全年的醫藥費用總額超支問題,我們(men) 正在與(yu) 有關(guan) 部門溝通,希望將這批藥品不納入藥占比考核。
此前,包括上海、天津、重慶在內(nei) 的20多個(ge) 省市的衛生部門已明確,同意將第一輪準入談判的品種不納入藥占比的考核內(nei) 。王震表示,當前最核心的問題,還是要徹底推動醫藥分離,不僅(jin) 僅(jin) 是分開,要徹底把原來以藥養(yang) 醫的根去掉,使藥品降價(jia) 的好處真正落到患者身上。
發展仿製藥是關(guan) 鍵
從(cong) 長遠看,國內(nei) 患者要及時吃上好藥、新藥,國產(chan) 藥的創新能力和水平是關(guan) 鍵。北京大學健康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玲表示,抗癌藥醫保準入談判、降低關(guan) 稅等都是短期的政策,長期來看,應該重點發展仿製藥和創新藥,更大力度地納入醫保。
中國仿製藥品種、品規數量巨大,但多數國產(chan) 仿製藥藥品質量與(yu) 原研藥存在較大差距,很難搶占進口原研藥市場。由於(yu) 仿製水平和速度有所差距,進口原研藥仍占據大部分市場份額。有分析認為(wei) ,國內(nei) 藥企近年來雖然也在加大抗癌藥的研發力度,但成效不佳,仿製藥生產(chan) 能力有限。這導致外企在中國癌症藥品市場缺乏競爭(zheng) 對手,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昂貴的價(jia) 格。
王震說,進行藥品談判、實行醫藥分開,通過醫保戰略性購買(mai) 促進整個(ge) 藥品創新,就是為(wei) 了從(cong) 整個(ge) 醫藥衛生體(ti) 製著眼,形成有利於(yu) 創新的環境,讓藥企獲得應得的利益,有能力、有意願去創新。
近年來,中國抗癌藥物市場以每年百億(yi) 元的增速高速擴張。麵對公眾(zhong) 需求和市場期待,發展國產(chan) 仿製藥迫在眉睫。今年4月,國務院發布完善仿製藥供應保障及使用意見提出,促進仿製藥替代使用,將與(yu) 原研藥質量和療效一致的仿製藥納入與(yu) 原研藥可相互替代藥品目錄。各地也陸續推出相關(guan) 政策,大力發展仿製藥。近日,天津提出鼓勵研發生產(chan) 仿製藥品,加強仿製藥技術攻關(guan) ,落實稅收優(you) 惠政策。
李玲建議,應由國家牽頭,有重點、有規劃地扶植一些製藥企業(ye) ,理順醫保準入等機製,促進國產(chan) 仿製藥進入研發審批以及納入醫保的快速通道。
想了解更多新聞資訊或有保險規劃需求的朋友,點擊下方圖片,免費報名谘詢,會(hui) 有專(zhuan) 業(ye) 理財師為(wei) 您耐心講解,協助規範投保並提供周全的後續理賠服務。
原創文章,作者:香港赛马会网络平台-車車,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s://www.b2g419.com/bxzs/bxnew/59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