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金融科技革命讓銀行業(ye) 陷入動蕩。銀行仍然保有一些核心優(you) 勢,隻要他們(men) 迅速采取行動迎接挑戰,他們(men) 就不會(hui) 輕易被取代。另一方麵,他們(men) 也是脆弱的,他們(men) 應該盡早認識到這一點。他們(men) 有兩(liang) 個(ge) 選擇:要麽(me) 調整自己以適應趨勢,要麽(me) 被時代所拋棄。
金融服務行業(ye) 正麵臨(lin) 著前所未有的混業(ye) 經營限製放鬆。智能手機、大數據分析和支持比特幣的區塊鏈技術等創新,正在迫使銀行、保險公司和華爾街的公司去適應一個(ge) 不可預知的未來。
險企變身銀行股東(dong)
11月3日,華夏銀行公告稱,近日收到《中國銀監會(hui) 關(guan) 於(yu) 華夏銀行股權變更事宜的批複》(銀監複﹝2016〕338號),同意中國人民財產(chan) 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受讓德意誌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德意誌銀行盧森堡股份有限公司及薩爾·奧彭海姆股份有限合夥(huo) 企業(ye) (普通合夥(huo) 人為(wei) 股份公司)持有的華夏銀行
2136045885 股 A 股普通股股份。
受讓後,中國人民財產(chan) 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持有華夏銀行 2136045885 股股份,持股比例為(wei) 19.99%。
截至2016年9月末,華夏銀行第一大股東(dong) 為(wei) 首鋼總公司,持有華夏銀行20.28%股份。若首鋼未堅持,則中國人民財產(chan) 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將成為(wei) 繼首鋼總公司之後,華夏銀行第二大股東(dong) 。
不過,公告尚未披露交易金額。
對於(yu) 此次收購,目前的進度在預料之中,國家金融混業(ye) 經營限製放鬆,銀行和保險混業(ye) 經營是大勢所趨。本次交易也可能與(yu) 德銀自身麵臨(lin) 危機並收縮全球業(ye) 務有關(guan) 。
此前,由於(yu) 爆出巨額虧(kui) 損,2015年12月28日,德意誌銀行公布稱,將所持有的華夏銀行19.99%股份出售給中國人保財險,交易價(jia) 格為(wei) 230億(yi) -257億(yi) 元之間,具體(ti) 金額取決(jue) 於(yu) 外匯水平。據測算,交易完成後,德意誌銀行持股10年獲利約150億(yi) 元。
這是近期大型保險公司入股商業(ye) 銀行的第二個(ge) 案例。
2010年,德銀通過收購薩爾·奧彭海姆母公司所有股份,間接獲取了後者所持有的華夏銀行股份,並借此一度取代首鋼總公司成為(wei) 華夏銀行第一大股東(dong) 。
一個(ge) 頗具玩味的細節顯示,彼時首鋼總公司曾通過媒體(ti) 表態稱,將繼續支持華夏銀行的發展,並將以法律、法規規定的形式和程序保持首鋼總公司在華夏銀行第一大股東(dong) 的地位。關(guan) 於(yu) “德銀、首鋼爭(zheng) 奪華夏銀行第一大股東(dong) 之位”的傳(chuan) 聞,一度甚囂塵上。
然而,世事變遷。此後數年,多個(ge) 境外戰略投資者選擇出清所持的中資銀行股份。如2013年美國銀行出清所持建行股份,同年高盛出清了所持有的工行最後一部分股份。
由此可見,這樣的收購,除了能帶來巨大的業(ye) 務協同,還與(yu) 保險公司積極開拓的銀保渠道大戰略有關(guan) 。
保險入股銀行是一個(ge) 混業(ye) 的趨勢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上市的8家全國性股份製銀行中,已有6家被保險公司高度持股。其中,平安銀行、民生銀行的第一大股東(dong) 均為(wei) 保險類機構,浦發、招行、興(xing) 業(ye) 、華夏等四家銀行的第二大股東(dong) 之位也均被保險公司占據。
華夏銀行股價(jia) 目前在10塊左右,粗略估算,也是一筆百億(yi) 級別的交易。
今年2月29日,中國人壽宣布,與(yu) 花旗簽署了廣發行股份轉讓協議,收購花旗及IBM
Credit所持36.48億(yi) 股廣發銀行股份;接著7月,保監會(hui) 批複同意中國人壽以受讓方式增持廣發銀行股份至43.686%,成為(wei) 廣發銀行單一最大股東(dong) 。
“接盤”背後耐人尋味的現象
接盤外資手中中資銀行股權的,正是近年來活躍於(yu) 各類要素市場的國內(nei) 保險機構。
被保險公司深度介入的股份製銀行存在一個(ge) 共同點,即股權相對分散、且被國資絕對控股的銀行。有意思的是,深度介入的時間點均發生在近兩(liang) 年內(nei) 。
一個(ge) 耐人尋味的現象是,在保險公司高歌猛進入股銀行的同時,銀行也在加速布局包括保險行業(ye) 在內(nei) 的多個(ge) 金融領域。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5 年底,13家主要商業(ye) 銀行獲準設立基金管理公司,11 家獲準入股保險公司,31 家獲準設立或入股金融租賃公司,5
家獲準入股信托公司,10 家獲準設立消費金融公司,6 家入股汽車金融公司,且商業(ye) 銀行通過綜合化經營實現了協同效應。
與(yu) 保險公司入股大型全國性股份製銀行所不同的是,銀行收購的保險公司多為(wei) 中小型保險公司。業(ye) 內(nei) 人士分析表示,這與(yu) 銀行、保險公司整體(ti) 股權架構情況息息相關(guan) ,目前國內(nei) 大型保險公司多為(wei) 國有、持股較為(wei) 集中,銀行想要拿下控股權極為(wei) 不易。
銀行與(yu) 保險互持股權提速的背後,折射出國內(nei) 金融行業(ye) 綜合化經營的大勢所趨。過去支撐銀行高增長、低不良的有利因素幾乎都在發生變化,這勢必會(hui) 對商業(ye) 銀行的經營環境帶來全麵挑戰。麵對客戶金融需求的變遷以及資本充足率監管約束的趨嚴(yan) ,商業(ye) 銀行推進綜合化經營、提升綜合金融服務能力,已是大勢所趨。
想了解更多新聞資訊或有保險規劃需求的朋友,點擊下方圖片,免費報名谘詢,會(hui) 有專(zhuan) 業(ye) 理財師為(wei) 您耐心講解,協助規範投保並提供周全的後續理賠服務。
原創文章,作者:香港赛马会网络平台-車車,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s://www.b2g419.com/bxzs/bxnew/54679.html